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谁把孩子带进了“精神猪圈”

(2015-11-12 09:24:50)
分类: 精华文摘

谁把孩子带进了“精神猪圈”

2015-11-10 《中华读书报》 

作者:张丽钧

  我同学美淑告诉我,一日,她去超市购物,看到超市角落里一个老太太带着一个两三岁的女孩站在“花生角”笸箩前。那花生角,还带着些许新鲜的泥土。只见老太太迅速剥开一个内有两粒花生仁的花生角,一粒送入孙女口中,一粒送入自己口中,然后,坦然地将花生壳重新扔回笸箩。同样镜头,一再重复。美淑说,看打扮,老太太根本不像穷人,并且她已经挑了小半车货物;但是,这举动,却分明是一个买不起花生的穷苦人的举动啊!她突然心疼起那个小女孩来——这样的“身教”,不把孩子带进“精神猪圈”才怪!


  另一个故事是从网上看来的,跟上面那个故事真真有异曲同工之妙——有个7岁的小男孩,家境很好,每次去超市,他都不买“零嘴”吃,只是趁人不备,娴熟地拉开雪柜的门,飞快地拿出待售的雪糕,舔几口,再放回。

 

  我们都认为,孩子是母亲子宫的分娩物;但是,我们忽略了,孩子其实还是“家庭子宫”和“社会子宫”的分娩物。社会学家认为:人是出生两次的动物,第一次出生取决于生物遗传,第二次出生取决于社会遗传;第一次出生使其具备了外在的长相,第二次出生使其具备了精神的长相。而一个人“精神长相”的美丑,往往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好坏呈正相关。身为家长,身为成人,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为孩子做着榜样,在我们浑然不觉之间,孩子已经将我们身上的某一个特点不可思议地“移植”到了他(她)自己身上,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将“移植优点”和“移植缺点”比对一下,我们就会惊讶地发现,后者更令孩子驾轻就熟。在这一点上,我们聪慧的古人又说对了——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再举一个小孩子的例子。有一回,我老公的单位为孩子们过“六一”,大家都带着自家的孩子来了。有个小女孩,美如仙子,格外打眼,大家都逗她说话,她理谁不理谁。有个阿姨来逗仙子了,仙子极不友善。这时候,有人告诉仙子:“这个阿姨可是你爸爸的领导哦!”仙子出语惊人:“领导都是狗屁!”大家一听,全部傻掉……其实,所有人都明白,这句话根本不是小女孩在说,而是小女孩的家人在说,小女孩不过是在一个不适宜的场合,将这句挂在家人嘴边的“家常话”曝了光。并且,她讲话时面部所带的厌恶、忿恨、鄙夷的表情,都与这句话高度契合!一瞬间,大家就看到了这孩子后面站着一个怎样的大人,这个大人在用怎样的口气讲话。


  在一个家族中,人们的容颜往往有一定的相似度;而经由“家庭子宫”和“社会子宫”分娩出的孩子,也同样有较高的“精神相似度”。如果我们对自我丑陋的“精神长相”听之任之,不思改变,那么,若干年后,还会有一个小女孩,跟着恬不知耻的奶奶在超市剥花生吃,那奶奶不是别人,正是当年吃花生的小女孩…… 

  听到过一句话:教养,就是懂得“害羞”。想让孩子懂得害羞,大人得先知耻——知道偷吃花生是耻,知道偷舔雪糕是耻,知道背后骂人是耻,知道自私自利是耻。知耻,才有可能引领自己跳出龌龊的“精神猪圈”,才有可能完成痛苦的“精神修容”,才有可能活成一个大写的人。  

  所有的孩子,几乎都可以粗分为两类,一类是让人觉得“舒服”的孩子,一类是让人觉得“不舒服”的孩子。而让人舒服的孩子后面站着让人舒服的大人,让人不舒服的孩子后面站着让人不舒服的大人。想必大家都看过泰戈尔写的那个关于“小男孩和小费”的故事——一个10岁的小男孩带着硬币去买冰淇淋,他向女侍者询价,被告知一种冰淇淋的价格为50分,另一种冰淇淋的价格为35分。小男孩又仔细数了一遍他的硬币,决定要一盘35分的冰淇淋。吃完了冰淇淋,小男孩按价付费后离开了。待到女侍者收拾桌子时,万分惊讶地发现小男孩居然为她留了小费!——他的硬币,刚好够他吃一盘50分的冰淇淋,但是,为了向女侍者付小费,他毅然选择了35分的冰淇淋。在小男孩心中,付小费是断不可省略的程序。尽管小男孩是一个人来买冰淇淋的,但是,我们仿佛看见了他身后那个灵魂高贵的大人那含笑鼓励的眼神。


  说到底,物质的小康与精神的小康其实是两码事。有的人,就算攀上了物质的珠穆朗玛峰,精神照样在猪圈里逡巡;而有的人则恰恰相反。没有谁生来就懂得趁人不备偷舔雪糕,也没有谁生来就懂得克制口欲馈人小费。每个人都是教育的产物,每个人也都是环境的产物。


  让我们永记这样一句话——先有大人“美丽”,后有孩子“动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