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你?(好文)

(2015-10-31 09:05:32)
标签:

学生

老师

不泯

童心

甘草

分类: 精华文摘

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你?(好文)

2015-10-30 

于永正说,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是我五十多年一直践行的追求。听听他的秘诀吧!

秘诀一:让每个学生都感到你喜欢他。


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喜欢。但,要老师喜欢每位学生,确实很难。


其实,每个学生,不管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十分在意老师是否注意他。


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你无论多么喜欢他们都没有用。但是,如果你的行为表现出你喜欢他们,那么,无论你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


其实,做出喜欢学生的样子,很简单,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句话;一件小事;一件小礼……


总之,一定是“行为”。


秘诀二:老师要有点孩子气,童心不泯。


张光鉴曾说:“要蹲下来看学生,老师要和学生相似,而不能要求学生和老师相似。”


拥有一颗童心,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


童心不泯的标志之一,是保留孩子般的好奇心。


没有好奇心,就发现不了生活中、大自然中的美,自然也就感受不到美的价值。


童心不泯的标致之二,就是“孩子气”。


带学生郊外游玩,就像个“孩子王”似的,带着他们玩小孩子的把戏,完全就是一个孩子,沉浸在其中,忘记了自己是一个老师。


也许有人会说“孩子气”太重,不像老师了。但事实证明,我越和学生相似,学生越亲近我。


童心不泯的标致之三,是理解和体谅学生。


教育之所以会成为一门艺术,就是因为学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后进生这个群体是最值得研究和关注的。


我会让他们读两本书。一本叫“无字之书”,这本书就是我。我会努力让他们从这本书里读出尊重、宽容、开朗、乐观、耐心、一丝不苟。


另一本是“有字之书”,是我让后进生读的最重要的书。只有读书,才能根本上转变一个人,多少事实让我对书的力量深信不疑。


童心不泯的标致之四,是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想做。


一个真正了解学生的老师,岂能不成为一个真正的好老师。五十多年了,学生一年年地长大,我却还是个孩子。是一届一届学生的童年延续了我的童年。


教了五十多年的书,最终我把自己教成了孩子。


秘诀三:身教重于言传


教育的第一个名字叫“影响”。


为什么“身教”的力量和影响,比“言教”大得多?


因为,在达到理智年龄以前,孩子们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


因为,“身教”无痕。教育一旦有痕——让学生感到你是在教育他的时候,十有八九,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


教育有“说服”和“看服”之分。有人研究,人接受外界事物,主要靠视觉和听觉。就比例来说,视觉占83%,而听觉只占11%。


所以,这些年来,我首先要做到:


穿戴不敢随便;


字迹不敢潦草;


说话不敢随意;


态度不敢生硬;


错误不敢不认;


行动不敢落后;


备课不敢马虎;


书报不敢不读……


秘诀四: 学会正确激励学生


教育的第二个名字是“激励”。


我深感激励的巨大作用。因为我从小就是在老师的激励下逐步成长的。


小学三年级时,我写的第一篇作文是《我喜欢上国语课》,没料到张老师全篇都画上了波浪线!


“全篇”,也不过六七行而已,有两句批语:用设问句开头好,语句通顺。就这样,我一下就对作文产生兴趣。


小学四年级时,我写的一篇大字(共12个字),其中有两个得了双圈儿,只有写得特别棒才画双圈,获此殊荣高兴得不得了,还寄给远在徐州工作的爸爸看,从此更喜欢书法了。


初中一年级时,写了篇作文,得到了李晓旭老师的青睐,他评道:此文有老舍风格,可投报社。


我受宠若惊,赶紧买来稿纸投稿,虽然后来石沉大海,但老师的这句话使我有了梦想:当一个作家!


真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虽然我的梦想没有实现,但追求梦想的人生是充实的。读、写帮助我最终走上教育事业,不也是很好吗?


当然,激励是有讲究的,归纳出四条原则,与大家分享。


1、激励要动情。


轻描淡写、面无表情的鼓励与肯定,学生会不以为然,甚至不领情。什么是真诚动情的表扬,什么是随便说说,学生能听出来。


学生在方方面面有了突出的表现,我都视为可庆贺的大事,不但郑重表扬,还要通知家长,把激励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2、激励要及时。


表扬、激励要及时,事情过去久了,再去赞扬就失去意义了。


3、激励要当众。


当众表扬,既有对个人的激励作用,又有对全班的表率、鼓动、引领效果。


4、激励要针对。


所谓“针对”,就是说激励要有的放矢,一是针对学生的特长加以“放大”,二是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放大”他的闪光点,使其日渐增长。


要用放大镜看孩子的优点,尤其是后进生。孩子的兴趣是在激励中产生的,是在不断取得进步中巩固的。激励是伟大的教育法宝。因而,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对学生的激励。


秘诀五:做性温、味甘的“甘草”。


我有一位学弟,他说我是一味甘草。我问为什么,他说,甘草有三种特性,你跟他很像。几乎每付中药里都有甘草。它既有药用价值,又能“调和百药”、“解百药毒”。


1、性温。


“温”在孔子的“温良恭俭让”五大美德中居首。


这对老师尤为重要,“性温”让你在要发脾气的时候,可以懂得控制,学会“冷”处理;还让你知道作为老师一定要与学生为善,对孩子的错误一定要原谅。


微笑是他们的共同名片,宽厚是他们的共同品格。让人第一眼看到他们,便没有距离感,没有恐惧感。“温”是所有学生对老师的第一期盼。


2、包容。


以欣赏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看到的就只是优点,会觉得到处春光明媚;以挑剔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就什么优点也看不到了,会感到世界一片混沌。


至于对待学生,更应包容。人是易怒的动物,开始当然也很生气,但我记住了一句格言“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3、调和。


为师者对学生要温和亲切,,但一味地“温”是不行的,还必须“严”,在二者之间把握一个“度”,这就是调和。


比如学生挨了一顿严厉的批评,一定会感到沮丧,甚至怨恨老师,以至于产生抵触、厌学情绪。


我会在最短的时间内,第二天或第三天,找一个恰当的理由,在班里郑重地表扬他。


实在找不到夸他的理由也无妨,学生都很乐意帮老师做事,可以请他做一件有益的事,学生会认为这是对他的信任。更简单的方法是主动找他说话,注意,不是“谈话”,是说话!


做甘草就是做好人,是好人才能是好老师。做好人,就是做个温和的人,做个宽容的、善解人意、善待学生的人。


分享一首喜欢的小诗,与大家共勉:


假如你命该扫街;


就扫得有模有样。


一如米开朗基罗在画画;


一如莎士比亚在写诗;


一如贝多芬在作曲。


亲爱的老师们,既然命运让我们做了老师,就让我们做最好的自己吧!生命于我们只有一次,而那些睁着大眼睛凝视着我们的孩子,是多少鲜活可爱的生命啊!


我期盼着你们能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