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讲授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
(2015-10-23 09:13:19)
标签:
学生商品怀柔国际组织角度 |
分类: 教学教研 |
讲授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
2015-10-21 盛丽
作者单位:北京市怀柔区第二中学
叶圣陶先生说:“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遍,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育的人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不会离谱走样,那才是终结。”教师精心设计课程,引领学生主动参与的这种思想,有利于学生自主、愉快、创造性地学习,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
要使讲授只是个开始,就必须改革讲授的方式方法。笔者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采取了一些措施,使学生从枯燥无味的讲授中解放了出来,在精讲、少讲和配合微课教学的同时,设立学习课程的“问题链”,让“教”仅仅成为一个“引子”,使“学”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实质”。例如,学习“商品”这一概念时,讲授仅仅是粗略地疏通一些理论观点,课堂上更多的时间用在迂回式提问上,即大家都买过商品,它们是怎么来的,又到哪里去?大自然中新鲜的空气是不是商品,为什么?医院里给病人输的氧气是不是商品,为什么?你自己为同学做的生日礼物是不是商品?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教材也就成为一种线索,更多的是学生自己在这个知识框架内进行思维发散,使知识的“传授”真正变成知识的“生成”。
要使讲授不成为终结,就需要把学生带入探究学习的情境。在学习“国际组织”的内容时,笔者就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京召开,并在怀柔区雁栖湖设立分会场这一热点开了个头,组织学生讨论“我心目中的APEC”。有的学生从国际组织分类的角度来分析说明;有的学生从政权组织形式的角度来分析概括;有的学生则从国家职能的角度来解释。在讨论后,APEC带给大家的感想是:此会的举办充分向世人展示了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北京国际化大都市的独特魅力和怀柔优美的自然风光,学生们为身为北京人、怀柔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在讲授的时候给学生留问题,把讲授当作开始而非终结,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主动思索探究,各种发散性思维最终形成一些趋同的观点也是需要大力提倡的。
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学刊》2015年第十期,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