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学霸和学渣是怎样在0~6岁被注定的
(2015-10-19 10:05:24)
标签:
育儿荷尔蒙压力孩子北鼻 |
分类: 家庭教育 |
学霸和学渣是怎样在0~6岁被注定的
2015-10-18 DrBing 每
前言
先设想一下这个场景:这天家里没人,你正躺在床上慵懒地享受这难得的片刻宁静。刷开微信,看到一篇《混血儿也分“小公主”和“惨不忍睹”!》,赶紧点进去,八卦一轮,笑着轻松地读完了。第二篇《你想成为王菲,却成了伊能静》又立刻点进去,八卦了一轮,深思着读完了。第三篇《脑神经科普:聪明的孩子大脑是怎样的?》,唉呀,第二段就冒术语啊?还是英文哒?还让不让人愉快地享受片刻宁静了?果断关闭。
你有不对吗?没有!我们生活中大脑满负荷的状态已经很多了,有时候我们只想高高兴兴地让大脑处于轻松状态,例如刷刷八卦,打打连连看,非常正常,还不花钱。
寻找舒适,是人的天性。(心理舒适区 Comfort Zone )
“顺荷尔蒙”和“逆荷尔蒙”
有个著名的实验——糖果实验,心理学家戈尔曼到一群4岁北鼻面前,给他们每人两个糖果,叫北鼻们等20分钟,谁能坚持就再给两个糖果。结果还是有很多小北鼻忍不住把糖果吃掉了。
后续跟踪这些孩子以后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表现,戈尔曼发现:那些在4岁左右就抵制住了糖果诱惑的孩子以后的学习成绩明显比较好,他们成为了自信、不会轻易向困难低头、适应性、独立性强的好少年;而那些在4岁时就抵制不住诱惑的孩子,学习成绩要落后一截,好冲动行事,遇到压力就畏缩不前,自尊心很容易受到伤害。成年之后,有耐心的孩子在事业上也比不会等待的孩子更容易成功一些。
实验也说明了一个道理,自制力等意志品质是成功者重要的心理素质。
糖果实验反应的是两种北鼻行为模式:一种只能做出本能反应的行为(北鼻本能:见到糖果就要吃,天经地义),这种人俗话就是“随性”,另一种可以做出“逆本能”的行为,这就是自我控制能力。我把这简称为“顺荷尔蒙”和“逆荷尔蒙”:例如开篇你在刷微信这个场景,叫你看混血萌娃看王菲,搞笑轻松不死脑细胞——“顺荷尔蒙”;叫你看一堆术语的脑神经科普?光看标题脑子就起疙瘩了——我又不是要转行去中科院!——“逆荷尔蒙”。
北鼻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头一年过渡期,往往是让人超级抓狂的一年(尤其是男孩)。各种上课坐不住各种作业拖拉,教师简直死了的心都有。其实北鼻也没错啊!因为他们才刚刚开始接触和适应各种“逆荷尔蒙”场景,所以——
“压力小怪”和“满足小怪”
在生活不同情形中,我们身体都会产生相应的荷尔蒙:大人生活中遇到棘手的问题(赶进度,给上司吼了一嗓子),或者孩子学习上遇到杀脑细胞的东东(作业多、备考),都会有一种荷尔蒙立刻增多,他就是压力小怪(肾上腺素 adrenaline)。
压力小怪血液里乱跑,造成了这些现象:呼吸加快,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血压升高,血液变粘稠:于是你就明显地感觉到超级不爽!
其实压力小怪很冤枉:“我明明是个好东西,你们这些愚蠢的人类居然不喜欢我?”压力小怪是怎么产生出来的呢?话说以前我们老祖宗还在猎杀长毛象的年代,小日子过的很悲催,经常有挂掉的风险。所以伟大的进化之神送给我们压力小怪作为守护宝贝。呼吸心跳血压上升,都让我们可以身体获得更好的机能,反应快力量大;血液变粘稠后,如果给该死的长毛象捅了一把子,不会失血太快挂掉。小怪故意让我们在感觉上“不爽”(“逆荷尔蒙”场景),是让我们本能地赶快从危险中出来,要么干掉长毛象,要么撒丫子跑,别在那儿磨磨蹭蹭的。
老祖宗如果成功地干掉了长毛象,感动得热泪盈眶,“哎呀,咱族这个月的口粮有着落啦!”这个时候压力小怪就回家睡觉了,另一个小怪跑了出来。它就是满足小怪(多巴胺 Dopamine),专门负责拉拉队的工作,让人觉得“爽歪啦”,“我太牛啦”之类的。满足小怪是进化之神给咱的另一个守护宝贝,因为感觉到爽歪了,我们就会不断想要重复再做一次这件事,使得我们的行为得到正向的强化,使得人类可以生存繁衍。
这就是一开始进化大神为了我们好,苦口婆心绞尽脑汁创造给我们的玩法。
“勤奋”和“懒”的本源
但是,进化大神万万没想到:过了才一万多年,人类就换玩法啦。以前,不按压力小怪的提示行动会挂掉,现在?考试前游戏照打,毕业窝在家里啃老——绝对不会死人。以前,满足小怪可是在你真的干了值得表扬的好事(找到吃的,讨到媳妇)才会被召唤出来的,现在你们吃辣椒,刷微博微信,打游戏,抽烟,喝酒,吸毒(“顺荷尔蒙”)都可以把满足小怪骗唤出来啦。两个小怪都很伤心:都不按套路出牌啦?人与怪之间最基本的信任呢?
讲到这里,大家肯定都猜到学习上“勤奋”和“懒”的本源了。有些孩子,先天或者通过后天的教养,在学习情绪模式上尽早地适应了“逆荷尔蒙”的状态(就是不觉得是痛苦,而是刺激),并且集中大脑精力,把学习问题解决,回到满足的“顺荷尔蒙”状态,得到了满足小怪的嘉奖:他们在学习,解决问题的同时又得到脑力的提高(神经又发育了),所以变得更聪明,下次解决问题又更轻松更爱学习,“学习情绪”和“脑力”交叉地不断得到正向刺激循环。这样的状态,学习就不是痛苦的,而是“上瘾”的,还能不“勤奋”吗。这就是为什么“聪明”和“勤奋”两生的原因。
很多年之后,这些人有个绰号叫做学霸。
有些孩子,完全不能承受“逆荷尔蒙”状态,压力小怪一出来孩子就要死要死的,于是他们会选择“逃避”作为解决方法。看一个一年级小学生典型的做作业状态:写两个字,削一下铅笔,再写一行,又喝口水,再写三个字,到大厅瞟两眼电视,再写两个字,玩一下ipad,最后很不情愿地拖拖拉拉完成任务交差:已经11点:他们感受不到前面那种孩子“压力小怪”出来后,精力高度集中——迅速解决问题——被“满足小怪”嘉奖后爽歪歪的情绪模式(进化大神设计的玩法),更谈不上进入正向循环了。这就又拖又懒,如果天生资质还不咋地,还可能会——又“笨”!大脑状态和情绪模式从来不受刺激,一条水平线一样:一直麻木,浑浑噩噩。
很多年之后,这些人有个绰号叫做学渣。
重点来了,适应压力
所以呀,要避免孩子以为成为第二种人,我们要做什么呢?很简单:
一方面:给予孩子体验适度压力状态的机会,集中精力解决一些“小棘手”问题的考验,并帮助他们迅速解决问题,找到成就感,反复以往进入正向循环。孩子有要解决的问题,不要越俎代庖,如果是太难的,教师或家长就协助解决;如果没有,也要创造考验机会。
二方面:避免孩子过度接触精神上“麻醉”性质的逃避手段。因为当他们发现其实除了“解决问题”可以缓解压力,其实还有“逃避”这个有效手段的话,那以后就呵呵哒了——有那么好办的东西,干嘛整的自己那么辛苦?
而0-6岁,至关重要!
前一篇:[转载]让常态课也成为优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