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分类: 教学教研 |
教师是成年人,而学生是儿童,成年人和儿童当然有区别,区别在哪?儿童完全凭着自己的天性去做一些事情,没有目的,也没有自制力。或者说,还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什么时间去做什么?那么,我们的教师的任务就是,明确学生应该做什么?什么时候去做?然后把这些东西通过我们的教育智慧和教育手段把他变成儿童的内心需要,而且要把他变成儿童的迫切需要,这就是我们教育或者说是教师的重要工作。
当我们把学生不需要的东西给予他,或者在他不需要的时候给予他,我们的教育效果不可能好。但我们总是这样想,为什么学生就这样不懂事呢?明明是有用的东西他就不去做呢?所以,我们就往往拿出教师的权威逼迫学生去做那些我们认为有用的事情,而且认为这就是爱。给予别人不需要的,或者在别人不需要的时候给予,这种给予没有实际价值。所以,我们必须研究学生的天性,把我们的正确想法变成学生的迫切需要,然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的天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身上,教师把学生的激情点燃以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还会遇到一道道的坎儿,我们教师就要组织他们进行一道道的闯关。在闯关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有两点,一是组织,二是点拨。而不是告诉学生形成的答案,所有的学习过程都必须按照儿童的方式进行,让学生真正体验学习的过程,教师切不可越俎代庖。教师的作用就是点燃与点拨。这样我们就把教师的关于导师和服务者的角色定位具体化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就不会发生角色错位的现象了。
点燃与点拨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两大作用,两者不可偏废。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具备这两大基本素质,传统课堂我们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激情的点燃,让学生被动学习,所以课堂低效现象屡见不鲜。那么我们提倡高效课堂之后,有许多人又误认为,课堂是学生的,自己完全退到后台,课堂没有我们什么事情了。不去真正的去钻研教材,在学生需要点拨的时候你没有及时出现,那么课堂效果也不会太好。应该说,一个好教师,不但要知道学生需要什么,还要让学生产生需要的欲望和动力,更要能够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有能力给予学生所需要的东西。
点燃和点拨是教师的基本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两个掌握,一是掌握学生,二是掌握知识。掌握学生就是点燃学生内心对自己成长最有用东西的迫切需要。掌握知识就是要把握自己学科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掌握自己学科的知识结构、主要思想观点和知识点。在学生需要的时候,进行必要的点拨。让学生闯过一道道知识和生活的难关,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提出的三维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