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王洁:谈谈校长如何听课

(2015-06-18 18:05:11)
标签:

转载

分类: 教育管理
原文地址:王洁:谈谈校长如何听课作者:

                                                   

                                                     王洁:谈谈校长如何听课

 
2015-06-18 守望新课程
 
 
        王洁,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育学博士,研究员。

 

曾经听过育才老校长段力佩听课的故事:段校长常常不打招呼就端坐在教室后面听课,有时兴之所至,还会自己走上讲台讲起课来。年复一年,几百节课听下来,笔记做下来,在与教师们的探讨中,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的教学法慢慢被悟了出来。作为校长,段力佩不仅把听课看作是校长的本分,更是他自己的兴趣所在。听课中,他了解了课堂,更了解了学生;他琢磨教法,也琢磨学法。这样的校长与其说是管理者,不如说是学者、是研究者。

现在也有很多用心的校长进课堂听课。我发自内心地敬佩这些校长,也坚信他们学校的教师会由衷地为校长的勤奋和在听评课中表现出的睿智而折服。但同时我又隐隐地觉得,其中一些校长似乎有点用力过猛。也就是说,那种听课似乎多了些刻意,少了些随和:他们刻意要发现问题,为研究而研究,却与这个课堂中真正的主角——学生,有着一些距离感。我曾经花了一个学期时间跟着一位校长听课,和他聊听课这件事,让我对校长为什么听课、要听什么、校长在听课中的角色是什么有了一些感悟。

首先,带着尊重与了解的批判是校长走进课堂的重要原则。一般来说,校长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知识,发现课堂中的问题是他们专业素养的体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也是职责所在。然而,校长的这种发现发表,实在是应该带有敬意,建立在尊重和了解的基础之上:尊重执教教师所秉持的教学哲学观,了解执教老师所采用教学方法的前提和根据。说得直白一点,这种尊重和了解的前提是一种无罪推断,而不是有罪推断,校长应努力寻找教师教学的合理之处,探讨不尽合理、需要改进的地方。

这就需要校长一要有欣赏的眼光,看到教师的长处、课堂的价值和意义;二要有发现问题的意识,发现课堂的局限和需要改进之处;三要有建构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其次,支持教师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与创造者是校长走进课堂的目的。一般而言,教师在遭遇教育教学问题时,有三种处理方式:运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当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不足以解决问题时,会去学习新知识新经验解决问题;有些老师在有此经验之后,能将这些新知识、新经验与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嫁接,生成和创造新知识’”新经验’”。事实上,很多教师的起始状态是不同的,有的天生爱学习、爱思考、爱研究,是自觉的专业工作者;还有的开始时不那么自觉,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逐渐钟情于研究,由被动到主动最后走向专业自觉。后一类教师的成长,就需要有人帮助、支持,更需要去唤醒。而校长在学校里的特殊地位和角色,决定了其毫无悬念地要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人物

作为关键人物的校长,需要从教练变成唤醒者。他首先应该是一个自我觉醒者,要有担当和使命感;他需要跳出目前陷于其中的盒子,打破旧的思维习惯和方式;他还要有情感的参与,这是唤醒教师专业自觉的最为关键因素和最重要资源。

再其次,和教师一起研究学生的学法是校长走进课堂的着力点。学生的学法而不是教材的研究,意味着对上课这件事情的一种重新认识和界定,即上课是帮助和支持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学不能把学生作为一个抽象的集体名词来使用,必须充分考虑一个个具体学生的差异性,才能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当学生不适用材料或者教学策略时,教师要能够创新,能够调整内容和教学常规,使它们更适应学习者之间的差异。校长要和教师一起,去深入了解学生的共同特征,进行班级授课的整体设计。

校长要在学校中有种倡导:倡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以研究者的姿态,将研究渗透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去;要在教学研究活动中,克服以往依赖主观经验判断的做法,主动引入技术,让教师基于事实、基于学习效果诊断课堂,进而培植教师的专业思维品质。

校长怎么进课堂、进了课堂干什么,值得深究。

(来源:中国教育报)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