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下的板书不可少
太和县高庙小学 高 灿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日趋成熟,课堂教学也由“三尺讲台,一根粉笔”的传统设备模式,逐渐为“一台电脑,一个投影仪”的新型的设备模式所取代。上公开课,必用多媒体,如果没有用上多媒体课件,似乎就不是一堂好课。以前,只用一支粉笔,不少数学老师随手就能画出一个比较标准的圆……而现在的有些教师的板书,要不就是从左到右写满一黑板,要不就是杂乱无章地写在黑板各处,有的老师甚至根本就没有写板书的习惯,一节课下来,仅随手在黑板上留下几个字,或者干脆就一个字也不写……
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更是教师以情动人的过程。语文教学因丰富的人文内涵,为教师走近学生的心灵架起了宽阔的桥梁。但是如果教学过程变成“看屏幕、记笔记,听老师读屏幕内容”,那情感交流就无从谈起了。如果教师一味地受课件支配而牺牲了原本个性十足的讲授,放弃了与学生交流情感的机会,最终必将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多媒体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教学空间,然而课件一旦成型,在课堂上按部就班地逐一放映,往往会减少教师兴致所至的连珠妙语的手舞足蹈……使整个课堂程序化有余,灵活性不足,这样就很难调动具有奇思妙想的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在多媒体教学一度走红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和思考多媒体的局限。如何取长补短,使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板书有机组合,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营造一个既丰富多彩又切实有效的教学氛围,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
板书和多媒体在教学中各有优势。多媒体应用于教学,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它能够仿真、还原、模拟,能够进入人无法进入的世界,教师依靠粉笔与嘴巴解释不清的,课件能够清楚地表现出来,学生一看就明白。多媒体课件画面显示的内容常常是幕幕相连的,它能够化抽象为直观,变难为易……
多媒体课件虽然也是一种板书形式,但它是无法替代课堂黑板上的板书的。首先,黑板及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可以较好地控制课堂节奏,也可以方便地增删内容。多媒体课件是课前设计好的,是死的,而板书是活的。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会有突然而至的灵感,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此时如果巧妙地利用板书,就会锦上添花,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其次、好的板书恰似一份“微型教案”,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它能勾画出本节课内容的结构体系和知识要点,使新知识的教学成为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中心,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要点;他还能在学生开小差回来,思维重新进入听课时,一看黑板就知道老师现在讲到什么地方了。
另外,板书还可以制造教学的停顿,起到提示、警示的作用。
多媒体毕竟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一定堂堂都用,什么时候该用是要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课堂上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而异的。虽然有些时候,多媒体课件比黑板上的板书要更美一些,更引人注目一些,可是,无论社会如何发展,科技如何进步,教学手段如何先进,板书在一般情况下都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它的特殊作用是其它任何一种教学手段不可取代的。
事物都是辩证的,板书和多媒体并不是对立的矛盾体,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动画等于一体,能引导学生更生动、直观地感受学科内容;板书方便、经济,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它们对教学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者如能实现优势互补,使课堂教学手段最优化,课堂一定会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且扎实有效。
个人简历
高灿 男 生于1973年10月,1994年师范毕业参加工作在镇中心小学至今,教导主任 主持市级教育科研课题两项,全县县级首项教育科研课题顺利结题,曾荣获全国尝试教育理论与实践子课题研究特等奖,曾在《小学教学研究》、《校本教研》、《青少年日记》、《阜阳日报》、《阜阳教育》、<</span>阜阳广播电视报-学生周刊>、《教育文汇》、《安徽青年报》、《语文辅导报》、《英语辅导报》小学教师版等报刊发表文章90多篇,并荣获年度十佳作者称号,荣获省、市、县论文奖百余项。荣获县“教坛新星”“教学能手”称号,市级“优秀班主任”称号。首都师范大学“世纪名师工程”学员,城关镇教研协作区中心教研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 特约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专业)数学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会员。荣获2014年县首届“骨干教师”称号!
联系地址:安徽省太和县高庙镇中心小学(236630)高灿 小学高级
e-mail:ahth12073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