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正人先正己
(2014-04-01 10:19:19)
标签:
儒家文化论语学习论语感悟为政策略教育 |
分类: 《论语》学记 |
正人先正己
——儒家的为政策略之二:正己
《论语》学记(十八)
文/王营
儒家认为,为政者要想治理好政事,必须从自身做起,行得端,走得正,发挥好榜样示范作用。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上行则下效,为政者身正,必然会影响到下属,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社会风气。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在儒家看来,正己主要是端正自己的言行,所以在处理政事时,为政者不可信口开合,任意而为。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在下位的执政者,更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以正己为出发点,孔子给为政者提出了“尊五美、屏四恶”的总体要求。子张问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尧曰第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