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宁阳王营
宁阳王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0,806
  • 关注人气:2,78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富之、教之

(2012-07-03 17:38:43)
标签:

传统教育

传统文化

感悟随笔

论语教育智慧

论语学习

教育杂谈

教育

分类: 《论语》学记

富之、教之

——孔子论教育的理想和目标

 

《论语》学记(六)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在战乱频仍的春秋时代,他第一个提出了自己教育理想,并且第一个兴办私学,广收门徒,践行他的教育理想。他认为教育可以富国强兵,可以为国家培养人才,可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子路第十三)。

同时,教育还可以发挥它的教化作用,使百姓互相劝勉,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为政第二)。同时,还可以使百姓树立爱国思想,主动保家为国,抵御外辱,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子路第十三),他认为:“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子路第十三)。

在崇高的教育理想支配下,孔子制定了三个方面的教育目标。

首先教育要为社会培养文质彬彬的君子。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第六)。

其次是培养道德完善、智勇兼备的各类人才,也就是孔子所说的“成人”。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宪问第十四)。

再次是培养忠于国家、不辱君命的政治人才,既所谓的“士”。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子路第十三)。

在这三类培养目标中,无论是君子的“质”也好,成人的“义”也好,还是士的“孝弟、言行”也好,孔子始终都把“德”放在人才培养的第一位,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宪问第十四),他认为道德是成就人才的关键,一个人有才无德,可能会成为社会的危险品,因此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述而第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