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高尚的品德影响人、凝聚人
(2011-08-15 16:01:56)
标签:
传统教育传统文化感悟随笔论语教育智慧教育杂谈 |
分类: 《论语》感悟 |
靠高尚的品德影响人、凝聚人
《论语》感悟(七十六)
文/王营
原文: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无援,一定会有志同道和的人和他亲近。”
感悟: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与人相处,总是喜欢与一些目标相同、性格相投的人交朋友。儒家认为,虽然社会上有恶人,但是人之初、性本善,好人总是占绝对优势,一个人只要加强品德修养,洁身自好,处处与人为善,就一定会拥有许多志同道和的朋友。不仅如此,有时候这种优秀的品德还会影响周围的其他人,从而把一群人凝聚起来,大家齐心协力,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德不孤,必有邻。”
“德不孤,必有邻”的教育意义在于:一个人只有不断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才能拥有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要想成就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必须靠自己的良好的道德修养凝聚人心,建立一个朋友、同事之间心心相印、相互支持的人际环境。
“德不孤,必有邻”,首先强调的是“德”。一个人或者一个组织,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行道德之事,走正义之路,虽然一开始的时候,理解的人可能不多,但是星星之火,必成燎原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实践的验证,必然会赢得许多人的支持和信任。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时只有十几个人,但是坚持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和道义,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放在第一位,最终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护,打败了国内外反动派,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相反,一些反动势力虽然刚开始的时候,靠欺世盗名的手段赢得了众人的拥护,但是他所做的是不仁义、不道德之事,最终必然失去众人的信任,众叛亲离,退出历史的舞台。
人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在学校管理中,作为一校之长,首先要加强自己的师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靠自己高尚的师德团结和凝聚广大教职员工。人人都喜欢和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因为与这样的人交朋友没有心理负担,教职工也不例外。校长和教职工虽然是行政上的上下级关系,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校长只有放下自己的架子,真心实意地和教广大职工交朋友,才能凭借良好的品德修养,把教职工凝聚在自己周围,从而形成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良好人际关系。其次,要在尊重、理解教职工的基础上,形成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朋友之间除了感情融洽、志趣相投之处,共同的理想目标也是相互之间支撑友谊的一架桥梁,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校长和教职工之间的朋友关系,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之间有共同的愿景和追求。因此,校长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时,要广泛征求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力求将共同愿景化作广大教职工自觉的行为。
“德不孤,必有邻”,如果换一角度来理解,则是“不患无邻,患无德”。的确如此,一些品德高尚的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往往曲高和寡,不被大多数人所理解,有时候甚至非常孤独,象孔子、老子、苏格拉底、巴尔扎克等,他们都是品德高尚的人,但在他们生活的年代,却处处遭冷遇,处处碰壁,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的知己却越来越多,甚至超越民族、超越国界,为全世界人民所景仰,正如王勃诗中所写:“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又从另一侧面进一步证明了“德不孤,必有邻”的深刻道理,只要是真正有德之人,他们是不会淹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