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义务教育段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设置建议

(2011-02-23 16:34:14)
标签:

教育观察

教育管理

教育杂谈

教学教研

教育思考

杂谈

分类: 教学教研

义务教育段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设置建议

 

文/王营

 

依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方案》和《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安排表(试行)》要求,除小学1—2年级不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外,3—9年级均设置了“综合实践、地方与学校”三类课程。三类课程的周课时数为:小学1—2年级,地方与学校课程每周4节;小学3—4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每周2节,地方与学校课程每周3节;小学5—6年级,综合实践每周3节,地方与学校课程每周2节;初中7—9年级,综合实践每周3节,地方与学校课程每周分别为4、3、2节。三类课程均包含丰富的内容,学校层面如何设置这些课程,从而做到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呢?

一、关于综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

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方案》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其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椐教育部有关要求自主开发使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可与地方、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义务教育阶段从3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除3—4年级每周2课时外,其余年级均为每周3课时。

1、信息技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要求: 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68学时;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68学时,建议从3年级开始,每周安排1课时。

2、研究性学习:以小课题研究的形式呈现,可与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结合在一起开设。建议从3年级开始,每周安排1课时。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可以安排在双休日或节假日。

3、劳动与技术教育:根据教育部有关要求,建议从小学5年级开始,每开设1节劳动技术课。

4、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方案》规定:“晨会、班队会、科技文体活动等,由学校自主安排。”建议把这些内容纳入课外活动,但不能进入课程表。

二、关于地方课程的设置

《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指出:地方课程的设置主要在以下四个领域,即民族文化领域、生命教育领域、自然探究领域和社会探究领域。依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通知》,义务教育阶段设“地方课程必修课程”,而且免费提供教科书。各年级课时安排为:

1、小学1—2年级,设安全教育、传统文化课,每周安排1.5课时,其中安全教育0.5课时,传统文化1课时。

2、3—8年级,设安全教育、环境教育和传统文化课,每周安排2课时,其中安全教育和环境教育每周各安排0.5课时,传统文化文化每周安排1课时。

3、初中9年级,设安全教育、人生规划课,每周安排1.5课时,其中安全教育0.5课时,人生规划1课时。

三、关于学校课程的设置和开发

1、《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安排表(试行)》中,“地方与学校课程”的课时数为同一个数字。学校课程就是在开设“地方课程必修课程”的基础上,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开设课时数为:小学1—2年级2.5课时,小学3—4年级1课时,小学5—6年级不开设,初中7年级2课时,初中8年级1课时,初中9年级0.5课时。

2、《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规定:“学校课程设置的总量一般不要超过地方课程”,小学1—2年级需开设学校课程2.5时,超过1.5课时,建议拿出1节开设学校课程,剩余的1.5节,从省定地方课程科目中选择。

3、依据《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学校课程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由学校自主开发,“教师开发的学校课程方案经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审议通过,或委托其他学校的课程开发委员会审议通过,并报学校的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二是选用,“学校可以把省定的地方课程科目作为学校课程的资源库,从中选择部门课程作为校本课程。”

附:《义务教育课程开设安排表》

 

义务教育课程开设安排表

 

课 

年       

周总课时

(节)

占九年课时总计比例%

品德与生活

3

3

 

 

 

 

 

 

 

6

22

8%

思品与社会

 

 

3

3

2

2

 

 

 

10

思想品德

 

 

 

 

 

 

2

2

2

6

历史与

社会

历史与社会

 

 

 

 

 

 

3

3

3

9

9

3.3%

历史

 

 

 

 

 

 

2

2

2

6

10

3.6%

地理

 

 

 

 

 

 

2

2

 

4

科学

 

 

2

2

2

2

4

6

5

23

23

8.4%

生物

 

 

 

 

 

 

3

3

 

6

14

5.1%

物理

 

 

 

 

 

 

 

2

3

5

化学

 

 

 

 

 

 

 

 

3

3

语 

8

8

7

7

6

6

5

4

5

56

56

20.4%

数 

4

4

4

4

5

5

4

4

5

39

39

14.2%

外 

 

 

2

2

3

3

4

4

4

22

22

8%

体 

3

3

3

3

3

3

3

3

3

27

27

9.9%

艺 术

4

4

4

4

4

4

2

2

2

30

30

10.9%

音 乐

2

2

2

2

2

2

1

1

1

15

美 术

2

2

2

2

2

2

1

1

1

15

综合

实践

信息技术

 

 

1

1

1

1

1

1

1

19

46

16.8%

研究性学习

 

 

1

1

1

1

1

1

1

劳动技术

 

 

 

 

1

1

1

1

1

地方课程

3

3

2

2

2

2

2

2

1.5

27

学校课程

1

1

1

1

 

 

2

1

0.5

周总课时数(节)

26

26

30

30

30

30

34

34

34

274

 

学年总课时(节)

910

910

1050

1050

1050

1050

1190

1190

1122

9522

 

注:1、表格内为各门课的周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数按每学年35周上课时间计算;

2、初中最后一年的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增加2周(九年级授课时数为33周);

3、设综合课程(历史与社会、科学和艺术)的不再设置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音乐和美术课程。

4、表格内各门课的周课时安排为指导性意见,各实验区在执行时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进 行调整,但学年课时总数和周课时数应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