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姑姑
(2011-01-10 11:38:44)
标签:
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教育思考随笔原创文学原创教育 |
分类: 文学世界 |
悼念姑姑
文/王营
听到姑去世的消息,泪水顿时模糊我的双眼……
姑生于1929年,因突发脑溢血医治无效,卒于农历2010年腊月初四,享年81岁。
姑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20多岁时,在奶奶的包办下,嫁于邻村比她大十几岁的姑父,婚后生下4个表姐,1个表弟,1个表妹,如今他们都已成家立业,大表姐、二表姐也已做了奶奶。
姑的身体一向很好,在去世前的今年秋天,还能挑水、下地干农活。除冬天外,其它三个季节饿了啃凉干粮,渴了喝凉水,从来不闹肚子,也很少吃药打针。
姑性格倔强,说一不二,脾气特别大。因比姑父小十几岁,姑父一生事事都依着她,说出来的话就像圣旨,从不敢有半句怨言。表妹自由恋爱,找了本村马家一个小伙子,并不是嫌贫爱富,而是不合姑的心意,所以见了妹父家的人就骂,闹得两家好几年不上门,后来有了孩子,矛盾才有所缓和。
姑一生勤劳,和姑父一起,靠自己的辛勤劳动,省吃俭用,将六个孩子养大成人。每次去她家走亲戚,总能看到姑忙碌的身影,先是“炸鱼”做菜,炸出来的面团先让孩子们吃个够。菜摆上桌了,却不见了姑的影子,原来她又拿上农具下地干活了。等她回来时,饭早已吃完,她随便吃几口剩菜剩饭就算完事。这种“怪脾气”一直跟着她到了老年,每年大年初二去给她老人家拜年,她仍旧这样,真让人拿她没办法。
姑心地善良,逢年过节,邻居家的孩子去她家串门,姑总是拿出家里最好吃的东西分给他们。父亲比姑小十几岁,六十年代初期在外地求学,姑每周要把自家省下的菜团子、窝头之类的干粮,给父亲送到学校,一送就是两年,但父亲终因家境困难没有完成高中学业。我小时候经常和邻居家的哥哥去她们村看电影,不管电影演到几点,姑总是在家里做好饭等着我们,电影一结束,让表弟把我们领到家里,吃完饭再走。八十年代我在镇上读初中,每周六放学都要去他家里吃午饭,姑悄悄地将她平时积攒的好吃的东西,偷偷塞进我的书包,怕她的儿子看见。
姑不识字,尽管孩子多,生活困难,但她却坚持让孩子们上学。除大表姐之外,其余几个孩子都读到了中学,表弟中学毕业后,复习了三年,最终也没有考上大学,只好回家娶妻生子,另谋出路。
这就是我的姑,一位倔强、善良却有点守旧的农村老太太,但愿我简单朴素的文字能告慰她的在天之灵,也愿地母包容她的缺点,让姑平凡的灵魂在您的怀抱里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