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也谈文学与酒的关系

(2008-01-10 22:49:10)
标签:

我记录

我的校园

社会文化

语文教学

教育观察

教学反思

教育随笔

教育评论

感悟随笔

教育

分类: 语文教学
 
也谈文学与酒的关系
 
    德国作家、诗人、汉学家、波恩大学教授顾彬在世界汉学大会“汉学视野下的20世纪中国文学”圆桌会议上提出,“中国当代文学是‘二锅头’,中国现代文学是‘五粮液’”。此语一出,一时成为众人议论的焦点。
    从这一比喻可以看出,顾彬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评价高于中国当代文学,但不清楚他评价的标准是什么?顾彬先生也许不知道,在中国,酒的享用品牌是与人的身份、地位密不可分的,家徒四壁的穷苦百姓也许一生不曾享用过“五粮液”,而达官贵人也绝不可能对“二锅头”情有独钟。若照此推理,中国现代文学岂不成了上流社会的专利品,与普通民众无缘?
    事实并非如此,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中国现代文学可谓群星璀璨。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一大批文学家为民众而呐喊,他们的作品深深根植于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至今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相反,由于受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中国当代文学中所谓的一些作品,有的情调低下,有的晦涩难懂,倒反而失去了读者,失去了民众。可见,用酒的品牌来评价不同时代文学成就的高低,有失偏颇。
    事实上,任何时代的文学只有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的土壤,才能显示其蓬勃的生命力,当代文学缺少象“五粮液”一样的酒中极品。在建设社会主和谐社会的今天,民众同样企盼那些具有民族特色,不同体裁、不同特色的文学精品出现。象饮酒一样,人人都能喝上“五粮液”,这是我们生活的目标;而喝不上“五粮液”,能喝上与之相媲美的纯正地方名酒,也未尝不是一种享受,说不定其质量会远远优于“五粮液”。因此,当代文学家的使命任重而道远,要像调酒师一样,苦苦探索,为普通民众酿造质量上乘、格调高雅的“文学美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