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办公室旧事

(2008-01-07 00:05:54)
标签:

教育观察

文学/原创

教育随笔

感悟随笔

教育杂谈

教育评论

杂谈

分类: 文学世界
 

办公室旧事

 

    忽然想起十几年前办室里用煤炭炉子取暖的情形。

    那时候冬天冷的厉害,办公室里既没有装空调,也没有通暖气,只能点燃煤炭炉子取暖。十几个教师固守在一所三间屋的大办公室里,各忙各的一份工作,炉子往往会成为被遗忘的角色,奄奄一息,独自在屋的一角静默,特别希望有人去侍弄。更有趣的是,几个人围坐在炉子旁边谈天说地、海阔天空,各自把手伸到炉子旁取暖,谈得性起,谁也不去管炉子,此时炉火竟悄悄熄灭了,然而谈者毫无察觉,仍口吐飞沫、眉飞色舞,到后来掀开炉盖一看,只不过是满满的一炉炭灰而已,令人哭笑不得。

    要想炉火旺相,室内象春天永驻,非得有人侍弄炉子不可。我们办公室里的炉子开始时也经常熄灭,于是我和一位同事便自告奋勇,轮流侍弄炉子。日久天长,大家的依赖性就更强了,如果我们俩不在场,炉子准会熄灭,做为奖赏,大家送我们一雅称:“炉长”。

    “长”不“长”的倒无所谓,反正这官比班主任小得多,登不了大雅之堂,可我们却非常尽责,侍弄炉子的本领也的确技高一筹。有我们在,炉子会不时地发出“嗡嗡”的响声,且大家永远有喝不完的开水,室内也不会感觉到寒冷。从这一点来说,我们的“炉长”之称当之无愧,简直是名符其实。

    烧炉子是一门学问,特别是加炭,要把握好时机,早了不行,晚了也不行,非得等到炉火纯青时再加,效果才好。常人却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往往性急,没等炉火烧清,就盲目加炭,结果炉子消化不了,大半天缓不过气来,“取暖炉”变成了“炼焦炉”;或者本来应该加炭却早已忘却,等到想起来再加,炉火早已呜乎哀哉,此时才发现室内冷得象冰窖一样。所以,人们总结出一条经验,炉子“不喜勤快、不喜懒”,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另外,加炭要不偏不倚,加在炉膛前半部分,留出后半部分一方明亮的炉火,以便于燃烧;有的人却不这样做,把满满的一铁锨黑炭扣在炉火上,结果炉底的氧气通不上不来,炉火没有喘息的机会,不一会炉子便闷死了。

    烧炉子也是一种享受,当看到经过自己侍弄的炉子发出响声、释放也巨大的热量、为老师们提供开水时,心里是暖和的。有时候,拿开水壶准备加炭,看到晶亮的炉膛里闪动着蓝光的火苗,就象突然现一件自己精雕细刻的艺术品,心里是美滋滋的。还有些时候,看到红红的炉火流光溢彩,会突然涌起一股无名的激动,炉盖烧红了,烟桶也几乎融化了大半截,这硬硬的铁家伙被炉火俘虏,然而它靠的是司炉人积蓄的经验和坚不可摧的耐性。

    我又想起一句俗语:“人心要实,炉火要虚”。我想,人生要发出灿烂的光辉,不也应该也象炉子那样,既谦虚谨慎,又脚踏实地地干好每一件事情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