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趣事
标签:
过年大家庭小孩子趣事 |
分类: 日常生活 |
过一个新年,琢琢就大了一岁。
这不仅是时间的自然累积、生理发育的必然,更重要的是通过与亲朋好友的团聚互访,在浓烈、和睦又热闹非凡的大家庭氛围中所感受到的那种无形的亲情和乐趣。
我的爷爷奶奶四世同堂,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六个孙子一个孙女,上上下下30多口人。平日里天南海北、各自忙碌,只有过年时才能欢聚在一起,吃年饭、发红包、侃大山、打打麻将玩玩扑克,真是要多热闹有多热闹。




小孩子们就别提多高兴了,尤其琢琢这样人来疯型的孩子,过剩的精力总算有了用武之地,一拨儿又一拨的姥姥姥爷舅舅舅妈哥哥姐姐排着队等着她拜年呢哈哈!无论多复杂的局面好在琢琢都算对付下来了,见得人多了趣事也就一大筐——
趣事一:语言的歧义和乐趣
表姐带着女儿哲哲从老家来拜年,当琢琢知道有个哲哲姐姐来,就开始念起了顺口溜,“哲哲,琢琢,琢琢,哲哲,我是琢琢,她是哲哲,琢琢不是哲哲,哲哲不是琢琢”。琢琢虽然说得没这么齐整,但大概就是这几句话,反反复复一直叨咕到哲哲进了门才算结束。
姥姥邻居家有个五岁的潇潇姐姐,琢琢有个叫“笑笑”的好朋友。于是她再次编起了绕口令,“潇潇?笑笑?潇潇不是笑笑,笑笑不是潇潇”。
今年过年琢琢对“烟花”着了迷。在车上琢琢说要买“鲜花”,我们都有点纳闷买什么鲜花,忙乱中也就答应了。当车从一个炮竹出售亭一晃而过时,琢琢突然带着哭腔喊了起来:“鲜花!~鲜花!我要鲜花!”这时我才闹明白,原来琢琢嘴里的鲜花是烟花啊!
趣事二:关于压岁钱
琢琢接到的第一个红包是爷爷奶奶在大年初一给的,当时给她乐得好像发现了香蕉的猴子似的。
来了姥姥家发现红包太多了!琢琢立马调整收红包的状态,第一步——推辞,说“我不要我不要”;第二步——拿出“挡箭牌”,说“我有红包啦”,当然最后还是在大人“压岁钱,小孩子都得拿着”的劝告中乖乖收下。
最有趣的是太姥姥给压岁钱时,琢琢推辞不过就收下来,她被四姥爷抱着生怕太姥姥走了,很着急地一边摆弄那个红包、一边重复着同一句话“我给太姥姥我给太姥姥我给太姥姥......”,在红包打开时终于说出了全句:“太姥姥,我给你压岁钱!”呵呵惊喜啊!
趣事三:姥爷的“身份”
琢琢姥爷把我们从车站接回了家,到了姥姥家要下车时,琢琢说出了自己的新发现:“姥爷原来是司机呀!”
姥爷自豪地说:“姥爷年轻的时候可是个好司机!”琢琢不动声色地接过话茬,替他说出了潜台词:“现在老了。”姥爷开心地哈哈大笑起来,唉,要是换了旁人说可不是这个效果喽。
趣事四:大人也需要“管教”
过年的一大乐趣就是一大家人围着一桌丰盛的饭菜吃吃喝喝。姥爷开心啊,平时滴酒不沾,吃年饭时却倒了满满一杯,兴致颇高地正要举杯,琢琢不失时机地、极其严厉地来了句:“姥爷,倒回去!”全家人顿时笑喷......
过年家里人实在太多了,平时的规矩也就顾不得。家里最有学识最有威信的四叔也忘了有小孩子在不要抽烟的清规戒律,正吞云吐雾之时,眼亮的琢琢跑过去拍了拍他大声说:“到厕所抽去!”总是管教别人的四叔被琢琢结结实实地管教了一把......
碰到猪爸抽烟,琢琢就更“严厉”了,直接了当、一步到位——“放回烟盒里”。
二舅一边吃饭一边看冬奥会,琢琢跑过去“教导”道:“二舅,吃饭的时候不要看电视!”说着就要关,要不是我这个妈妈前来说情,他二舅的短道速滑500米就看得支离破碎了!
趣事五:奇怪的“棍子”
太姥姥特意跑出去给琢琢买了根甘蔗,第一次见此物的琢琢脸上都是问号。我们问她这是什么东西,琢琢说是“大棍子”。有人问这是干什么用的,琢琢说“打坏人的”。
等吃到嘴琢琢才知道这是一种叫“甘蔗”的好吃的东西。第一口琢琢嚼来嚼去,总也舍不得吐,吐出来后美滋滋地说:“我还要吃那个肉肉儿一样的东西!”我晕,这联想......
趣事六:唱歌的乐趣
大家要琢琢唱歌,琢琢唱了首丢手绢,她这样唱的:“丢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告诉他,快点快点告诉他”。又改歌词了......
突然听到电视里有人唱歌——
琢琢:“男的唱歌呢。”
“好听吗?”
琢琢:“好听!”
“你爸爸妈妈谁唱歌好听?”
琢琢:“我唱歌好听!”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