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直播虚构化的调查报告
(2010-02-24 15:35:03)
直播,是对中国四万万网民中醉心于综合性论坛的一部分人来说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以其草根性和真实性,以及突发性和“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本质为广大人民所接受。在直播中,发起者与接受者各取所需:直播者得到关注、安慰、鼓励等,并且将郁于心中的感情畅舒;围观者则获得了激励、阅历、娱乐,或许还有同病相怜的宽慰。这样各取所需互利共生的关系,正是和谐社会中人民大团结的一个缩影。
然而,随着直播队伍的逐渐壮大,和许多其他事例一样,它开始慢慢偏离了它的本质。以李毅吧吧友“海上马超”的直播《吧里一个女14居然是我的同学》为例,首先作者的道德精神引人质疑,从直播开始到差最后一个结局,这段直播维持了整整数天的时间,其间作者做出了“出去唱K”、“喝酒喝醉”、“打两盘DOTA”、“到山里面玩没信号”等种种不负责的行为,但众吧友以德报怨,还是为此贴盖了三千余楼,作者仍不知悔改,在即将结束之时说在第二天早上才将结局放出,引起民愤。其次,其情节也并不禁得起推敲。在作者的叙述中,这件事的缘起是故事中的女主角,那位叫A的女同学提出要去作者家下载MP3歌曲——在这样一个信息全球化网络普及化的时代,这样的行为是不可理解的,我们姑且相信是该女同学有特殊目的——,而后作者发现A在用他的电脑浏览李毅吧,并且使用的不是作者的用户名,接下来A还把作者收藏在电脑内的种种肮脏污秽的资源都搜查出来,作者于是对A坦诚相待。A得知作者父母晚上不归之后要求在作者家过夜。如果说至此还可以说不失真实的话,接下来的发展就暴露了作者的真面目。作者和A独处一室,两人开始聊天,A表示一直在关注作者,接下来,说了一大段的话,大体表现的就是作者性格超然出群、与众人没有共同话题、对文学有极高的品位等等。这段过于严肃且文辞考究的对白在整体行文风格中过于突兀,瞒不过人民雪亮的眼睛,被大众批为“造假”。
笔者亲身经历的第一次虚假直播,是在国内著名多次元综合论坛“猫扑大杂烩”上,该直播描写的是身处高三的作者与和他同岁的女朋友的感情经历,由于作者年纪尚轻,阅历少,所以直播内容也是漏洞百出,一望即知。作者说,在高二暑假准备外出旅游,于是在自己家乡的百度贴吧中发了贴召集有意一起去的人,他后来的女朋友(此处化名小乖)就以IP的方式回帖,和他开始交谈。敢问,一般城市的贴吧有多少人是长期关注的呢?而长期关注的人里怎么还会连一个注册ID(ID,用户名的英文简称)都没有呢?而后,两人因种种事情,成了网友。作者将“晚安”的拼音“WANAN”曲解成“我爱你爱你的”的声母缩写这样低级的伎俩都能使得小乖中招。而着还不算什么,作者描述的小乖的形象是一个非常单纯、涉世不深,甚至以为接吻会导致怀孕而又打扮紧随潮流的可爱女孩——就算笔者强迫自己相信纯情到以为接吻也会怀孕的女孩是存在的,她的身上也不会带有时尚潮流这样的看起来并不相斥但实际上不可能共存的特性。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的破绽,比如作者在贴中表达过自己还是“原装”的情况,而在笔者所看到作者发的最后一贴却说道他之前写了他和小乖的“床上的事”,后自觉不妥,于是删掉了。
最让包含笔者在内的普通大众倍感心痛的是,如今女同胞的直播也受到了这种风气的腐化。本来,女性的直播以其高质量、好文笔和细腻的情感出众,然而笔者却遭遇了一次虚假的女性直播,叫人唏嘘不已。那次直播中,作者先是回忆了自己高中时期一位面容姣好的女性好友在经历了情感打击之后变成一个基佬的故事,然后情节一转,说道了她在大学的故事。此前情节也可谓夸张,但本着对女性直播者的敬重,笔者只是认为作者经历非同一般,可是当笔者看到作者观看校内足球比赛裁判找不到硬币无意中从口袋里掏出两个杜蕾丝灵光一现用来代替的时候,才和其他网友一起惊觉其中的不真实性,有些网友甚至直言不满自己“被直播”。
诚然,文学之中,虚构是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依笔者拙见,对直播进行虚构化是不可行的,其原因有二:一,你就打几个字还就别他妈的把这玩意儿当成文学,咱要看虚的起点上面多的是,文笔比你们好多了;二,对于大众来说,直播是以真实经历为前提的,如果加入虚构元素,会导致现实与虚拟混淆不清,对群众产生负面影响,破坏社会安定。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