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美食游

标签:
香港美食渔一葡萄酒国庆节 |
分类: 酒食文化见闻 |
国庆节期间回到香港探亲,也和一些客户开会。香港地方小,国庆期间到处都是人,非常拥挤,我就不凑热闹到闹市购物去了;一般我喜欢在香港下厨,因为在很一般的超市里都能很容易找到西餐材料。以上是我做的 Linguine with prawns and clams with tomato cream sauce 意大利宽面配明虾蛤蜊及番茄奶油酱。 面酱我是在超市买了一盒港产的 Sour Cream 酱,加了罐头装的浓缩美国番茄酱。其实如果不想那么Creamy的话, 也可以用新鲜番茄配橄榄油,这样就比较清淡,看个人口味。
我在九龙的美丽华商场也拜访了一家叫 Thomas Haas 的巧克力专卖店,这个巧克力大厨还专门把可可豆含量放在巧克力上,所有的巧克力都是从他温哥华的厨房空运到香港的。过后我详细的介绍这家巧克力店。
在香港当然也不会错过美酒,葡萄酒的品种繁多且价格实惠。以上是波尔多左岸 Pauillac 法定产区的一个古堡叫 Pontet-Canet,这酒价钱比较实惠;这个古堡的邻居就是著名的Mouton-Rothschild,当然后者的价格比前者要贵好几倍,但前者的质量也很不错!喝欧洲酒必须注意年份,2004年波尔多地区产的葡萄酒是一个好年份。
国内进口的葡萄酒必须有一个中文翻译的背标签,但在香港没有这个法律规定,很多酒庄其实只会有正面的标签,就算有背标签也不需要翻译成中文。这个中文标签翻译的规定其实在贸易学来说是一个Non Tariff Barrier to Trade (简称NTB,则非关税贸易壁垒)。我以前曾在一家进口葡萄酒公司工作,所以对这个很了解,要翻译的标签的规则很麻烦,所以这也会阻止某些葡萄酒进口来到中国。而香港现在已经变成世界上最重要的葡萄酒交易城市,因进口没有以上的NTB,而且关税也被取消了。
两瓶不同年份,不同波尔多产区的的葡萄酒,2004年及1995年,用葡萄酒颜色来判断,怎么分辨呢?看过我以前介绍葡萄酒的文章应该学过的吧,还记得住吗?
我在百佳超市买的这瓶不超过60元港币的法国西南部靠近 Pyrennes 比利牛斯山脉的葡萄酒,不要以为葡萄酒需要贵才好喝,但是需要懂葡萄酒才能找出来一些物美价廉的东西。
这是葡萄酒的背标签,若是在国内,当然会被翻译成中文,但一定会 Lost in translation,因为只是应付进口的规定,进口葡萄酒公司一般不会把所有细节的信息翻译出来。那为什么这瓶葡萄酒可以那么便宜呢?首先必须了解地理。 Corbières 这个法定产区位于法国西南部,而罐装商 (CDL 公司) 的地址则在300公里远的 Landiras。如果不是他们的邮编33720,我其实都不会注意到。因为我在欧洲住了很久,所以对某些法国的邮编及车牌号码(和邮编号码一样)还有一些概念。 33是波尔多的 Gironde 区,75是巴黎区等。但这瓶酒的法定产区邮编其实是11,所以我就可以看到其实这瓶酒并不是在当地法定产区里罐装的,而是运输到33地区的 Landiras 地方给第三方公司罐装。这种葡萄酒往往比在城堡里现罐装的葡萄酒便宜很多。你说进口商会那么细节的给消费者把这个信息翻译成中文吗?
我们也喝了一瓶250毫升的法国葡萄酒。这种小瓶子用完后最好不要扔掉,因为可以储存大瓶750毫升的没有喝完的葡萄酒。因为与空气接触的面值减少,葡萄酒就没有那么快氧化掉。红葡萄酒一般都会用非透明玻璃罐装,因为如果红酒和光线发生化学作用,红葡萄酒就变质了。白葡萄酒倒没有这个问题,所以白葡萄酒是可以放在透明玻璃瓶的。
每次我们到香港都会去一家叫渔一的餐厅吃饭。这家餐厅位于铜锣湾时代广场后面的一条小街,而且不是在路边,而是在一幢楼的三楼,比较难找,而且餐厅并不大。我舅妈很懂吃,和这里的老板也非常熟,餐厅的名号其实是以火锅为主,但我们每次在这家餐厅都是吃私房菜,因为菜谱都是舅妈预先订的,不在餐厅常用的菜谱中。而且老板会特意去鹅颈桥、湾仔、上环等菜市场特别买材料为我们提供私房菜。
我们其实最喜欢在那边喝广东炖汤。这是腐竹银杏鸡脚炖猪肚汤,汤渣配酱油也很美味,我特别喜欢他们的白果。
第三道菜为蛋白炒鲜蟹肉,去了蛋黄比较健康
(蛋黄含100%胆固醇)。
老板说要特别去上环的菜市场某一摊主买这个牛腩,这是清汤萝卜牛腩煲。
鱼也是要预先去市场买的,这是枝竹北菇蒜子焖龙趸翅(则一种大石斑鱼的翅)。
这是古法盐焗鸡,老板给我们添加了更多鸡内脏。
吃完主菜,还上了几个甜品。以上是咖啡甜糕。
一点都不肥腻的豆沙软饼。
最后还有姜汁炖奶。老板笑着说,每次厨师听到有人特别要求一些店里平时没有供应的食材,就条件反射的问是不是我舅妈又要来吃饭了,当然他们觉得这样才更有挑战性,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