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餐的中国羽翼 - 环球时报报道

(2009-06-16 13:11:46)
标签:

环球时报

美食

西餐

菜单

就餐礼仪

分类: 媒体采访及写作

西餐的中国羽翼 <wbr>- <wbr>环球时报报道

 

以下是摘录六月初《环球时报》约我采访关于西餐菜单的文章:

 

中文描述吸引本地客


  记者近日走访了多家西餐厅,多数高级西餐厅的菜单都采用传统的西方菜单模式,即用中英文罗列所有原材料以及各自的烹饪方式,一目了然。“以往很多中国人不去西餐厅,因为那里的菜单没有中文翻译。若不懂英语或者法语,可能点4道都是汤,而不是开胃菜、汤、主食和甜品。如今,西餐厅的中文描述越来越细致,烹饪手法、形状、配料、口感在菜单中都有描述。”对西餐文化颇有研究的和研礼仪文化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卢浩研表示。

 

西餐的中国羽翼 <wbr>- <wbr>环球时报报道


  美食酒吧Sasha’s营运经理阮萍在餐饮行业做了8年,餐厅的中文菜单就是由她负责编撰。“我们必须等厨师做好样菜,再根据菜的配料、做法以及形状进行描述。因为西餐中有些原材料仅当地特有,涉及英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法语等,翻译起来非常困难。”阮萍为求翻译准确,还要把译名拿给家人过目。这样的做法获得了本地客的好评。阮萍表示,以往餐厅的老外顾客占到九成以上,进行一些改良措施后,如今中国客人占到三成以上,推出中文菜单是一个重要原因。


  西班牙餐厅 El Willy人气非常旺,许多中国人慕名而来。餐厅手绘本感觉的菜单显得与众不同,中文菜单同样非常详细,连一些西班牙当地的点心也有对应的翻译,可见下足了功夫。

 

西餐的中国羽翼 <wbr>- <wbr>环球时报报道


  “对于任何行业来说,中文描述都非常重要。例如一部电影,《Ghost》本来直译是《幽灵》,在国内翻译成《人鬼情未了》,显然后者更有内涵,也反映了影片的意思。”名品导购网市场总监闻聪有丰富的广告策划经验,他告诉记者,“中文描述应该简洁明了、优雅生动。比如某些西餐厅有牛尾巴汤这道菜,直译显然不够文雅,很多餐厅用沙司牛尾之类进行了美化。”


  准确描述难倒西餐厅

 

西餐的中国羽翼 <wbr>- <wbr>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比较多家餐厅的菜单后发现,中文菜单的描述仍然存在问题。尤其对于西餐厅来说,甜点、比萨品种繁多,都是中文描述的难点所在。卢浩研给记者举了几个例子:一种甜点叫Crème Brûlée,是一种用焦糖做的法式炖蛋点心,有餐厅就直接音译成“布蕾”,从字面意思很难理解这道甜品的做法以及原料;除了提拉米苏,Zabaglione也是意大利极为著名的甜点,其传统的做法是将蛋黄、砂糖和马沙拉酒混合至浓稠后,温热上桌,很多餐厅直接翻译成“萨芭雍”,让人摸不着头脑;Pasta Marinara 是一种意大利海鲜面,而有些餐厅则翻译成“玛丽娜拉意粉”,未达到生动的效果;古巴的招牌菜 Ropa Vieja 是一道焖牛肉菜肴,用西班牙语直译出来却是旧衣服的意思,这样的描述令人费解。


  “对于西餐行业来说,中文描述确实是件很困难的事情,有些原料来自于当地的一些小镇,没有相对应的中文,直接用音译会给中国人带来困扰。”偶尔去西餐厅尝鲜的白领倪佳说,“我经常遇到既看不懂‘洋文’菜单,也看不懂中文译名的状况。面对那些稀奇古怪的沙爹、忌廉、士多啤梨,经过侍者的反复解释,我还是不明白。因此,进行适当的描述或者配图十分重要。”

 

西餐的中国羽翼 <wbr>- <wbr>环球时报报道


  “另外,有些传统食物背后有故事,但很多餐厅只是简单地直译,并没有描绘故事,少了文化内涵。例如,玛格丽特比萨是一款传统的意大利比萨,它有个传奇的故事:欧洲一位玛格丽特女王非常喜欢这个比萨,所以她特意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再如,澳洲的典型甜品叫Pavolva,是由蛋白霜做成的蛋糕,很多餐厅将这道甜品翻译成“巴甫洛娃”,其实这是俄国著名芭蕾舞演员的名字,当时为了纪念她到澳大利亚演出,澳洲人民便取了这个名称。”卢浩研说。


  花哨描述帮助获成功


  就像花店的每种鲜花都有“花语”一样,食物也有“物语”。一个好的中文描述,不仅仅要翻译正确到位,还要给人以食欲和画面感,令人们心甘情愿地掏腰包。比如肯德基的深海鳕鱼堡和麦当劳的麦香鱼汉堡,它们的原料大同小异,就是汉堡配炸鳕鱼块配和蔬菜色拉,却有着不同的名字,都生动好记,成为他们的经营特色和营销手法。


  在这一点上,源自新加坡的面包品牌“面包新语”也是其中的先锋。走进任何一家分店,都能感觉到时尚有趣的气息。一款丹麦面包被命名为“啡尝丹麦”,从字面上就可以知道面包里面含有咖啡。而苹果派则被命名为“牛顿灵感”,令人顿时产生天马行空的想象。


  不仅如此,在面包新语的陈列架上,还能看到一些小小的故事牌,给各款面包作出或浪漫或有趣的注解。“蕉点”面包讲述着一个真实的爱情故事:日本北海道的点心师傅远到新加坡面包新语工作,与当地女孩结下了一段美好的异国姻缘,并完成了绝妙的面包美点。这些产品的中文描述令顾客体验到面包新语的用心。“我们有研发团队,十分讲究面包的名字和描述。靠打故事牌,无限的创意让我们迅速打开了中国市场。”面包新语品牌部徐静修告诉记者。▲

 

以上就是报道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了解西餐菜单有帮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