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卢浩研
卢浩研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2,571
  • 关注人气:2,00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典音乐会

(2008-06-05 15:00:44)
标签:

社交礼仪

古典音乐

分类: 品酒、社交、西餐礼仪
 古典音乐会
 
上周五去了上海音乐厅听古典音乐会。团队是英国广播电台附属的苏格兰交响乐团。每次我去这些歌剧厅或音乐厅,我都会看很多黄牛还上来问要否买票。。。我一直不了解他们怎么赚钱的???
 
我8岁左右在香港就开始学小提琴。当时一点都不喜欢,还要提早到学校上小提琴课。当时的老师叫魏先生,好像也是来自上海的,我记得他讲广东话还带着口音。一开始是他是用日本的 Suzuki Method 教我,因为他态度很凶,真的一点都不喜欢而害怕上课。
 
古典音乐会
 
我11岁去英国寄宿学校读书时带了我当时的小提琴,还记得在香港旧的启德机场保安不允许我带琴上飞机,结果搞了半天还要托运。到了英国机场海关还特别打开琴盒看看,以为是什么古董。一开始也没怎么喜欢拉小提琴,到了第二年换了一位老师后才慢慢喜欢。她叫 Mary Barlette, 我们到现在还保持联系的,她上星期还写电邮给我问我地震有没有影响上海。 Mary也是个非常严格的老师,我拉错她大喊声音会传到隔壁的课室。当时真的有点丢脸,因为每次从那个音乐室出来都会被我同班的同学取笑,说听到我又再次被痛骂。原因是在香港初学时的 Susuki Method 最大弱点就是没有让提高我的视谱能力 (Sight Seeing),而在英国他们很注重这一点。
 
虽然 Mary 很严格,但她也慢慢地让我喜欢拉小提琴,因为她让我感觉到成就感。到了高中时她和我都是代表学校的交响乐团 (Symphony Orchestra) 以及室内乐团(Chamber Orchestra)。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一直很喜欢古典音乐。
 
在上海这个繁忙而充满噪音的大都市,去听古典音乐是一种放松和享受的therapy。也许不懂西方音乐的人民会觉得 boring,但在宁静的环境中,古典音乐是一种可以让你到达另一个意境,暂时忘却现实发生的事情的一种方式(A form of momentary escape from reality)。当晚的演出曲目是英国作曲家 Edward Elgar 的 Froissart Overture, 德国作曲家 Felix Mendelssohn 的 Violin Concerto in E minor, 英国作曲家 Ralph Vaughan Williams 的 The Lark Ascending, 以及德国作曲家 Ludwig van Beethoven Symphony N.7. 其实在中国听古典音乐真的是物价所值,因为每次外国来的乐团都会在演出曲目之外贡献两到三奏其他的曲目。 在外国是很少会有 Bonus 的。
 
Edward Elgar 和 Ralph Vaughan Williams 都是后十九世纪英国的作曲家。其实对我来说这比较新时代的古典音乐我个人不太喜欢。而Felix Mendelssohn 和 Ludwig van Beethoven 都是属于十八世纪中旬到十九世纪中旬时的浪漫派(Romantic Period)。这个时代的古典音乐都是那种音调悦耳比较容易接受的。其中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和第九交响曲Ode de Joy (快乐颂)的音色魅力你们一定会听到过,只不过不知道是来自他的交响曲而已。
 
古典音乐会
 
当晚的演奏也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指挥师是个年轻的德国人叫

Christoph König (König德文的意思是国王),他指挥的方式非常激动和激情。当在指挥贝多芬的交响曲时,拿着的指挥棒因为太激动,突然碰到指挥台而脱离了他的手并飞往中提琴组的方向,碰到一位中提琴师的秃头。那位乐队员莫名其妙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停下来向上看还以为什么东西从天花板掉下来了。

 
古典音乐乐章的节奏都是用意大利文来表达的,说明意大利对欧洲文化的贡献。所以在看演奏本册时我们也可以同时学到一些欧洲外语的单词。其实某些单词和英语还是有关系的,例如 Appassionato 热情 = Passionate, Vivace 活泼 = Vivacious, Sostenuto 绵延 = Sustained, Brio 活力 = brilliance 等等。
 
如有兴趣,我建议你们去购买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和第九交响曲作为你们欣赏古典音乐的起步点。尤其是第五交响曲,在整个交响曲里你们都可以听到他的 Recurring theme: 第一乐章的开头,便写下一句引人深思的警语:“命运在敲门”,从而被引用为本交响曲具有吸引力的标题。作品的这一主题贯穿全曲,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可言喻的感动与震撼。
 
在音乐厅也可以看到各种各类的穿着打扮。当晚看到一些听众穿着晚礼服、某些穿短裤体恤、另外一些是刚下班穿西装的白领族。  虽然在国内这些场合都没有穿着规定,但也要记住在欧洲国家,他们很重视文化活动。不论白领或工匠,听歌剧、看表演、上教会(Dressed in Sunday's Best) 都会穿正式衣服。如果需要出国旅游或出差而需要参加这些行程,切记准备一套正式服装。
 
古典音乐会
 
以下是一些完整服装国际规范:
 
White Tie (正式礼服,燕尾服):当要出席最正式的场合,女士需要穿长晚礼服,配上最好的珠宝首饰,戴上白色长手套。男士必须穿黑色的燕尾服 (Tail),白色背心 (Waistcoat), 白色领结 (White bow tie)。
 
Morning Suit (晨礼服):音乐家演奏时他们都是穿 Morning Suit。但在外国的一些婚礼也会要求穿 Morning Suit。女士要穿礼服,带帽子。男士要穿黑色的燕尾服,和深灰色的条文裤,打领带和戴高帽。
 
Black Tie (晚礼服):女士可以穿长或小礼服,其实中国的旗袍是最适合的。男士要穿黑色礼服,白衬衣,黑色领结,黑色袜子,黑色皮鞋。
 
古典音乐会
 

演出结束后,热烈的掌声是观众给予演员最好的礼物。有时候会听到观众喊 "Bravo! Bravo!" 这是意大利文好极了,太棒了的意思。在法国,他们也会用另外一个单词 "Chapeau! Chapeau!"。这是法文帽子的意思。你可能会问,为什么要喊帽子呢?英文的翻译就是 "Hats Off":每当一个人做了什么值得赞扬的事,人们往往会拿下头上戴的帽子,对那个人表示敬意。可现在很少人戴帽子。。。这样的绅士风度也慢慢地消失。而某些也会喊 "Encore! Encore!" 这是法文再演一次的意思。当晚乐队就给了我们再演了3首民族曲。

 
在国内,一般在演出前,为了提供给听众一个安静的环境和尊重别人聆听的权利,在表演台侧面的银幕和广播都会提醒听众一些礼仪的禁忌:
 
  • 在演奏时不允许摄影或录影
  • 为了避免干扰其他听众,必须把手机关掉
  • 在曲目没结束前,就是乐章和乐章当中,是不应该鼓掌的
  • 最好避免发出像塑料袋摩擦等的噪音
  • 在演出途中离席

但很遗憾就是每次在国内我去听这些表演,以上的事情都会发生。 为什么某些听众听过提醒后永远不会遵守这些规则,而还要礼宾小姐当场指出。

 

在传统的西方国家, 人们把进入歌剧院观看演出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享受,  同时剧院也是一个重要的、正式的社交场所。 我在以前的文章也讲过:以上我亲眼目睹的现象,在外国大部分先进国家的人民看来,是万万不可想象的无礼、不文明行为。不管这些行为是在国内被外国人观察到,或是出国时被当地人看到,都只会造成对方对我们本人甚至对整个国家负面印象。也就是说,这些负面的印象不只令人对做出此行为的人侧目有意见,他们还会认为我们中国人就是总体上普遍缺乏礼貌而没有公德和教养。

 

不过我在上海这几年也发现到以前国人有哪些不足之处,现在已经好很多了。 希望这种优点继续发扬下去,符合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形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传统西班牙菜
后一篇:BBQ Dinner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