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梦回春秋(二十七)—— 叔父有憾

(2018-02-26 11:19:37)
标签:

杂谈

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国君,出门一次能不能活着回来都不好说。鲁隐公说是为了看鱼,要去棠地。棠,在现在山东鱼台的西北,《公羊传》“济上之邑也”,在济水边的城邑,距离鲁国国都较远。鲁隐公自己说是为了视察边境,但是这个理由比较迁强。或者就像有的人说“公自美大其能得百金之鱼”。堂堂一个国君为了贪利,竟然和匹夫相争。所以有人看不过去。

这个人叫臧僖伯。臧僖伯是鲁国公子,又称他为公子驅,驅是他的名字,公子是身份。诸侯之子称公子,诸侯之孙称公孙。公孙之子不得祖诸侯,乃以王父之字为氏。王父,就是祖父的意思。臧僖伯的儿孙辈开始就以“臧”为氏。“僖”是他的谥号。

臧僖伯劝谏鲁隐公的意思是做国君应该专注于大事,不要去做那些微末小事,与民争利。春秋时期的所谓大事,就是“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只要是和这两件事无关的事,国君就不应该去想。只要是不能用在这两件事上的器物材质,国君就不应该去看。“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演习大事以端正法度叫做“轨”,国君应该把百姓往正轨上引。春秋时期农耕为本,如果国君观鱼贪利,百姓也会放弃农耕纷纷捕鱼取利,这样就弃了根本,国家必然导致乱政。所以在春秋时期斧斤以时入山林,数罟不入洿池。打猎也是四时不同:春蒐、夏苗、秋狝、冬狩。春天搜寻未怀孕的禽兽,夏天猎取与庄稼为害的禽兽,秋天以应肃杀之气,冬天围猎,四时之猎都在农闲的时候。其实说起来还是因为春秋时期的经济不发达,先要解决生存之本。如果这点利益都已经到了涉及生存之本的重要程度,国君不与民争利也就是给百姓留活路,当然很重要。这一次鲁隐公又失礼了。

这个“观鱼”的“观”字,不是仅仅指看鱼。这是一种对鲁隐公贪利行为的隐晦写法。《春秋》因为是鲁国编选的,所以对鲁国的人和事格外宽容,往往为之隐晦。

《穀梁传》的观点是符合常礼的事叫做“视”;不合常理的事就叫作“观”。鲁隐公失礼,所以叫“观鱼”。他的失礼之处在于“尊不亲小事,卑不尸大功。”地位尊贵的人不亲做小事,而身份卑微的人则不能占有大的功劳。捕鱼这事很卑微,一国之君去看这种事,就是失礼。

臧僖伯不支持鲁隐公这种失礼的行为,称疾不从。也许不是称疾,是真的有病。鲁陷公五年冬十二月,臧僖伯就死了。他的死被称之为“卒”,因为臧僖伯只是先君之大夫,隐公没有给他册命爵位。臧僖伯是鲁隐公父亲鲁惠公的弟弟,是鲁隐公的叔父。臧僖伯一死,隐公又想起来没听他的劝,觉得有愧于叔父,于是在他的葬礼上提升了一个等级。这是怕臧僖伯怨恨他不听劝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