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感觉春秋时期的小国真是挺不容易,夹缝里求生存。其实鲁国都不能算是小国,但是算起来,从鲁隐公元年开始,跟邾仪父盟于蔑;和宋人盟于宿;会戎于潜;及戎盟于唐……还不算那些鲁隐公没同意的私下会盟,比如公子豫和邾人、郑人盟于翼。
从这些记录的会盟里可以看出来两件事:第一,一个国家想生存,就要和周围邻近的诸侯国保持良好的关系,会盟是当时外交的重要方式。第二,鲁国会盟次数最多的是戎,可见戎在春秋时期非常活跃。从鲁隐公既和戎修好,又有时候会婉拒的态度看来,戎是既不能忽视又惹不起的。
隐公二年的冬天,纪与莒盟于密。鲁国和莒国一向不和睦,《左传》说”鲁故也“,认为这是纪国想调解鲁国和莒国的关系。而“纪子伯”或是“纪子帛”已经不能确定这个人是谁,因为年代太久远,而记录又太有限。鲁和纪是姻亲国,鲁和莒又是敌对的,会盟究竟是为了鲁,还是纪别有它图,这里面实在是可能性太多了。
鲁隐公二年的冬天,刚刚嫁出了长女的国君鲁隐公又遭逢鲁国宗室之内一个重要人物之死。“夫人子氏薨”,用到“薨”字,这是仅次于“崩”的要紧人物之死。这个重要人物是谁,三传观点不一。
一,桓公之母说
相同的记述,《左传》以为“夫人子氏”是指隐公弟弟桓公的母亲仲子,仲子是宋国人,子氏。
二,隐公之母说
《公羊传》则认为,这个“夫人子氏”是鲁隐公之母声子。声子虽然原来是媵妾,但隐公为国君,声子就成了诸侯之母。母以子贵,声子可以被称为夫人,所以她的死就成了“薨”。
三,隐公之妻说
《穀梁传》则以为,这个“夫人子氏”是鲁隐公的妻子。夫人薨的时间记载非常详细“十有二月,乙卯”,但是没有记载地点。《穀梁传》据此叛断死的是鲁隐公的妻子,只记载了她去世的时间,没有地点,也没记载葬礼,因为“夫人之义,从君者也。”夫人应该遵守道义,随从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