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国迷踪——神秘的国君“曾侯乙”

(2017-10-07 19:58:03)
标签:

杂谈

​留意到曾侯乙这个人是上历史课的时候。虽然那时候年龄尚小,不懂青铜器,但不知道为什么就牢牢记住了曾侯乙编钟,并且顺便记住了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

再次留意到曾侯乙,作者君终于长大成人了。那是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古代中国”陈列展厅,那么多青铜器里曾侯乙冰鉴属于让人过目难忘的那一种。作者记得,那个展厅里一眼看过就会被吸引的青铜器有:虢季子白盘、三星堆面具、曾侯乙冰鉴(排名不分先后)。

忽然觉得,曾侯乙一定是个很会享受生活的人。冰鉴构造之精巧,雕琢之精美,体现了完美的实用性和艺术气质。想必“曾国”是个经济很发达的诸侯国,不然怎么就能造出来编钟那样的宗庙奇绝之宝?​

编钟和冰鉴都出土于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其实先秦时期的文献记载中没有“曾国”。宋代以后却不断有曾国青铜器出土,证明有此一国。其实不只青铜器,从商代甲骨卜辞中到后来西周、春秋、战国的青铜铭文都证明确实有过一个“曾国”。

《史记*夏本纪》“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戈氏。”其中提到缯氏,即夏代已有曾国,为姒姓。

商代甲骨卜辞变“缯”为“曾”,记录了商王南伐荆楚的事件。湖北叶家山墓出土鼎的铭文有“师作父乙”等。“父乙”、“父癸”是殷商时人对死去父亲的称呼,周人无此习俗。

《汉书·地理志》:“颍川、南阳,本夏禹之国”的记载。秦汉以后学者都将江、淮地区称为“夏人之居也”。而商代的缯国,正是承袭夏代的姒姓缯国而来。叶家山墓群是通过严格等级规划的缯国家族墓地,其埋葬顺序是按照从北到南,由早到晚,夫妇东、西并穴合葬方式进行下葬,大致年代归属周武王、成王、康王、昭王的西周早期时段。

一直到西周末年,缯国尚见于记载。《国语·晋语》记载:“申人、缯人召西戎以伐周,周于是乎亡”。但是西周灭亡之后,缯国也就销声匿迹,不见踪影。

西周初,武王立国,封南宫适于随国,地点在湖北随州。这是一个姬姓诸侯国。​

曾侯与编钟上铭文记载:“唯王正月吉日甲午,曾侯与曰:伯适上通,左右文武;挞殷之命,抚定天下;王遣命南公,营宅汭土;君庀淮夷,临有江夏。”​这是追述先祖南宫适得到武王重用,追随文王、武王伐商的功绩。周王命南宫适到南方经营疆土,警戒淮夷,监视江夏的异动。

另一件钟上铭文又记载:“曾侯与曰:余稷之玄孙。”稷,为后稷,是周人的祖先。此曾国为姬姓曾国,可以无疑。

同一墓葬中”曾“与”随“并用,可以确定,曾国即随国。这种一国两种名称在春秋时期也不是孤例。

从历次考古发现来看:西周早期的有随州叶家山西周墓,两周之际的有荆门京山县苏家垅曾国墓,春秋早期的有襄阳郭家庙擂鼓墩曾侯墓,还有随州文峰塔发现的春秋时期的曾国,战国时期的有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可以认定的确是一脉相承。

这个曾国从西周初期到战国中期,跨越700多年的曾侯墓葬群,分布在湖北省随州、襄阳、荆门等地区,大致就是历史上曾国(随国)所控制的区域。​

曾侯乙是战国早期随国的国君。曾侯乙葬于公元前433年,距今已有将近2500年的历史。​出土的文物证明,曾侯乙生前非常重视乐器制造与音律研究。

曾侯乙编钟

青铜双音钟,有七声音阶,有绝对音高的概念。

古国迷踪——神秘的国君“曾侯乙”

曾侯乙均钟​

五弦器,可弹出绝对音高,给编钟的调音提供标准。

古国迷踪——神秘的国君“曾侯乙”

均钟上的花纹​

花纹中有凤鸟,还有戴着两条蛇做成耳环的人,描绘的似乎是《山海经》中《大荒西经》和《海外西经》里的夏后启。而这两个以蛇为珥的人又不尽相同,其中一个有胡须,也可能这两个人是伏羲和女娲。传说大禹作鼎启作乐,这写纹饰仿佛也在印证礼乐起于夏的观点。

古国迷踪——神秘的国君“曾侯乙”

建鼓鼓座

”建“,竖立。竖插在鼓座中的有柄鼓就是建鼓。青铜鼓座由八对曲旋蟠绕的龙组成,像火焰升腾的形状。

古国迷踪——神秘的国君“曾侯乙”

古国迷踪——神秘的国君“曾侯乙”

曾侯乙鸳鸯盒上奏乐图

出自于曾侯乙陪葬棺,其所有者为曾侯乙的一名妻妾。两幅图,一幅为击打建鼓,一幅为演奏编钟、编磬。

古国迷踪——神秘的国君“曾侯乙”

​曾侯乙彩绘排箫

有十三根箫管,竹质,迄今所见最早的竹质排箫,保存非常好,刚出土时其中八根箫管还能吹出乐音。

古国迷踪——神秘的国君“曾侯乙”

古国迷踪——神秘的国君“曾侯乙”

曾侯乙漆瑟

《史记*封禅书》说,太帝(黄帝)听素女弹五十弦的瑟,旋律忧郁让人悲伤不已。于是黄帝命人将瑟劈开,变成二十五弦。出土的先秦古瑟大多为二十五弦。

古国迷踪——神秘的国君“曾侯乙”

古国迷踪——神秘的国君“曾侯乙”

曾侯乙竹箎

横吹竹管乐器。箎和笛子的不同在于,吹笛子时演奏者一只手的手心向下,手指朝前指向听众,有所不敬;箎的指孔全部朝向吹奏者自己,两只手的手指也全都向内朝向自己。

古国迷踪——神秘的国君“曾侯乙”

古国迷踪——神秘的国君“曾侯乙”

​曾侯乙编磬

石制打击乐器,八音之一。单个使用的叫特磬,多个成组配套使用叫编磬。曾侯乙编磬一共三十二块,主要采用石灰石,仅有极少数使用大理石。下层左起第十一块磬石上还能看到三叶虫化石。

古国迷踪——神秘的国君“曾侯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