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潼关。
云姜所居的那个小小院子里槐花都谢了,绿树浓荫的夏日这里反倒凉爽。
自从那天宇文泰忽然说出那些莫名其妙的话来之后云姜更加谨慎小心。尽心服侍夫君,宇文泰身子渐渐好了。外面倒没有人知道大冢宰、周公病了一场。
那些话宇文泰后来没再提,云姜自然也不会再问。两个人之间就好像没有过这回事一样。只是反倒夫妇之间更多恩爱,而其间两个人又各自满腹心事,只有自己知道。
此刻宇文泰坐在院子里树荫下的大青石上,手里捧读一份帛书。
于谨和赵贵静静候立在一边,同时极关注宇文泰的神色。他面上情不自禁浮出笑意来,这让于谨和赵贵很不解。那样子就好像是既欣慰又得意。
这帛书是齐国皇帝高澄命人送来的。主公怎么会看到此帛书有这样的表情?
不过赵贵心里倒觉得欣慰是真的。今日看起来主公气色大好,看样子这些日子调理得很好。幸亏有叱奴夫人随行,必是尽心尽力,才有此功效。此刻主公看起来神采奕奕完全无碍了。
“主公,那 ‘大齐天子’说了什么?”赵贵忍不住好奇问道。
帛书是于谨送来的。想必于谨不会先看,他当然也不能先看。
宇文泰满面笑意尚不自觉,他也没听清楚赵贵的话,只是随手把读了良久的帛书递给赵贵。
“澄弟这天子当得真是不容易。”他语气里虽有戏谑,竟然听起来有丝不易察觉的心疼。
赵贵忙把帛书捧在手里细读。于谨也上前跟着一起观看。
帛书曰:澄闻兄复古制而易官爵,晋位大冢宰执掌魏国朝政,欲效周公辅成王之例。遥想建康初会,时日如梭,久不相见,甚是想念。闻大兄驻军于潼关之内,日日向东而望,难道竟是思念弟耶?感当日与兄在邙山相会,想来不见之日又已数年。弟心中甚是惦念兄长,因此南下西来至于洛阳。兄可愿翩然而至,于洛阳相会?弟静待于洛阳,日日向西,不见兄面,不能心中安定。切切。弟澄,顿首。
这是什么意思?赵贵面上笑意全无,他倒不解了。看这帛书,高澄难道是想约主公在洛阳邙山再战?在就侯景军和齐军打得热火朝天的时候,高澄竟然还有心思要同时再和魏国一战?
于谨也接了赵贵手里的帛书迅速地仔细看了一回,捧着帛书抬头问宇文泰,“主公心里做何想?这大齐天子说得清楚,邀约主公在洛阳见面,这 ‘翩然而至’四个字有意思,他是要约主公单独相见?想必其中有深意。”
赵贵心里佩服还是于谨看得仔细。
宇文泰从大青石上站起身来。这院子在树荫遮蔽下凉爽舒服。从叶脉骈织之间又能感受到明媚阳光,格外惬意。
他笑道,“管他有什么深意,受邀东去,不正是吾之盼也?”
于谨、赵贵也没话说了。
赵贵心里痒痒的。管他是谁,用什么理由,这不正好给了魏军东进的借口和机会?趁势取利,别的何必要想太多?
长社城中,侯景已经接到了粮道被毁的消息。
他在急怒之中痛骂高澄小儿。但同时又暗自庆幸河东王萧誉已经出了长社去魏国向宇文泰表达他愿意与之联军伐齐之意。
只要宇文泰不知道他粮道被毁的真相,就不会想到他是求救。毕竟之前一直是齐军落下风,他占上风。他要是肯和魏国联军,魏国应该欣然而来才是。
这时候的侯景,心里既期待又矛盾。
粮道被毁,危在旦夕。但要是能借助魏军,一举灭了齐国,大利就在眼前。那粮道之危不过是小扼。
如侯景所料不差,弘农的魏国大行台王思政确实已经见过了萧誉。
而且王思政果然如侯景想的一样,几乎没有什么犹疑就相信了萧誉的话。
只是萧誉觉得很不高兴的是:王思政是个非常自专的人。他不由分说就命自己的心腹送他去潼关见大冢宰、周公宇文泰。
虽然王思政这一举动正暗合了萧誉的心思,萧誉却十分不领情。他并不想这样被迫。
就在宇文泰即将要引兵东去的时候,王思政的人已经把梁国的河东王萧誉送到潼关来了。
同时宇文泰知道,王思政居然没有先禀报于他,等他的命令,就已经先受了萧誉的邀约向东而去了。
这是王思政擅作主张!宇文泰心里已经大怒。虽然他先前也想着要遣王思政发兵向长社。但遣兵的时机应该由他来把握安排,王思政只须听命便是。可王思政居然抢在了他前面。
表面上看是为了不贻误战机,实际上就是王思政专擅,不听从命令。
行辕之中,宇文泰闻讯大怒。
“如此莽撞轻进,岂不是打草惊蛇?!”宇文泰把王思政的书信狠狠甩在了地上。
他虽没多说什么,但是先前对王思政的猜疑心思又涌了上来。事情虽久,却怎么也忘不了王思政本来是孝武帝元修的心腹。
谁专擅也轮不到王思政专擅。何况如今在魏国,只有王思政敢这么自作主张,不听从他的命令。就更显得王思政是异类。
“主公,王思政把侯景遣来的使者、梁国河东王萧誉送到潼关来,是不是想让主公以其为质,以钳制侯景?”赵贵说出自己的猜测。
于谨从地上拾起王思政的书信。“主公,萧誉就候在外面,主公暂息雷霆之怒,先见见他再说。”于谨将帛书又捧回呈给宇文泰,再劝道,“拿萧誉一定威胁不了侯景,可说不定倒能钳制梁国。”
于谨像是无意一提,宇文泰心里大亮。他没说话,只是从于谨手中又接回了那份帛书,放在面前的几案上。他心里明白于谨是有意提醒他。
说到萧誉,宇文泰的心思活动起来。萧誉这个人本身身份对他的吸引就已经超过了齐军和侯景军之间的战势。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宇文泰发现:高澄其实根本就是个远交近攻,纵横捭阖的高手。
之前吐谷浑一直臣服于元魏就不说了,就连柔然也明显是更亲近高澄当权的元魏。后来高澄篡位自立,柔然可汗也换成了以前的世子秃突佳,就更明显亲近齐国、疏远魏国。
在侯景作乱之前,梁国和元魏也往往互遣使者,暗中少不了高澄的刻意为之。
现在侯景军和齐军大战,但仔细一想,梁帝萧衍显然是想利用侯景,并没有真的大遣重兵跟在侯景后面来灭齐国。
而且,宇文泰注意到,当年高澄从建康带回邺城的梁国质子、湘东王萧绎还在邺城。这是个关键的伏笔。没听说高澄把萧绎怎么样,也就是说高澄并没有真正和梁帝撕毁曾经的盟约。
这个萧誉,能不能也成为他有所图谋的关键呢?
萧誉是第一次见宇文泰。当他被带入堂中看到端坐在上的那个人时心里很是惊讶。
本章完
作者:@沅汰
本作品在新浪微博首发
欢迎大家参与互动讨论,也可搜索
相关合作请私信联系
本书连续阅读:《南北乱世之三国霸业》
了解本书前情,请阅读《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