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侯景心里明明已经大动,但就是不表示出来。
朱异眼巴巴看着侯景。
侯景转身盯着萧誉问道,“河东王殿下意下如何?”
一来萧誉稳重少言,侯景确实因此更看重萧誉;二来他也留意到了朱异那句“尽是明公的天下”,他也想试探萧誉。
朱异心里满是酸味地看着萧誉。
萧誉是他引荐给侯景的不假,但他不想让萧誉夺了他在侯景面前的风头。
萧誉笑意盈盈地先看了一眼朱异,瞬间用眼神给了他一个安慰,然后拱手而礼向侯景道,“明公,彦和先生之高见吾望尘莫及。先生有言在先,小子倒无话可说了。”
这一声“彦和先生”让朱异通身舒泰,顿时找到了“孔明先生”的感觉。飘飘然以为自己遍身才学,得遇明主,也要成就一番大业。
这么肯定的答复,连侯景也放了心。
“明公一路大胜,正应该一鼓作气。况终究是千里奔袭,不便馈粮,宜速战速决。”萧誉又把自己的想法仔细说了说。
萧誉话不多正说在要紧处,也合了侯景的心思。
侯景没说话,频频点头,看神色也正是心意如此了。
河南之地,齐、梁、魏各持一角相对峙,成了天下虎视眈眈的必争之地。谁都想迎合“得河南者王天下”的预言。
虽然是暂时的坐壁上观,但弘农、潼关对战局的关心一点不比敌对的齐、梁两方差。
弘农的王思政,还有潼关的宇文泰,当然也都接到了斥侯禀报的消息,知道齐国天子高澄御驾亲至洛阳,要与侯景决一死战。
宇文泰接到这消息的时候下意识地便有点兴奋。他知道他也一样终免不了和高澄的对决。前提是高澄打败了侯景。
当这两方对峙时,他心里在期待,谁会成为他最终的对手。
如果可以选择,他希望是高澄,这是他心里的执念。
数年不见,他还好吗?
长社城外,颖水之南。
齐军倾巢而出,二十万大军在颖水之南扎下营塞。营塞数十里,一望而不到头。
除了在洛阳留下守军以防备弘农的魏军,这就是齐军的全部人马了。
马披重甲,军卒持戈扬盾,齐军在南岸摆开战阵。
守在河北的侯景军也同样严阵以待。
侯景带着无比兴奋的心情穿戴盔甲到了颖河岸边。高澄在这儿杀了他的儿子侯和,他一定要在这儿讨回。
以“孔明先生”自居的朱异以及心思诡异的萧誉也跟着出了长社城到了河边。
看到齐军军威实足地在河边摆好战阵,侯景心里倒略有些惊讶。
他深深明白士气的重要,于是纵马到军前,先做出身先士卒的样子。
原本还在暗自窃窃私语的军卒见主帅已至,暂时安静下来。
侯景抽出苗刀,以刀指向河对岸,大声喝道,“高澄小儿何在?还不现身?”
侯景这一喝,军心立刻大振。侯景举刀向士卒又大喝道,“高澄弑魏主而篡逆,又杀尔等家眷,此时不报仇,更待何时?”
军中齐声高呼,立刻便扬起士气。
只是呼声又渐渐低了下去,并不持久。这倒是真有点让侯景意外了。
河对岸的战阵分开一条路,从里面出来几骑。
“逆贼侯万景,休要胡言!”慕容绍宗金盔金甲,提朔纵马到了河边。
他身后还跟着潘相乐等人。
阵前安静下来,侯景军卒都被眼前齐军阵中变化吸引,看着慕容绍宗。
“对岸军卒切听一言。尔等本是北朝军民,何故为侯景此等小人所驱使。尔等虽叛故主,但我主上宽恩,并未杀尔等家眷。尔等若弃兵戈而北归,便可见到家眷,足证侯景之谎言。若是不肯听劝,再与逆贼一心,吾必生擒而诛之。”
慕容绍宗抓住了这难得的一刻,当场戳穿了侯景的谎言。
这一番言辞顿时在侯景军中炸开了。一霎时军心涣散,士卒间开始交头接耳,已然无心再战。
侯景发现私议之声如潮水一般,在他身边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近。
侯景当机立断大喝一声,“慕容绍宗休要胡言,高澄小儿弑主篡逆难道也是我说谎不成?”
这是摆在眼前的事实。侯景军中立刻又军心动摇了。士卒们辨不清楚究竟谁说的是真,谁说的是假。
侯景趁机大喝道,“杀此逆贼便知真相!”他手中苗刀向前一挥。
军中又军心大振,再次被鼓舞起了士气。反正不管怎么样,只要杀退了齐军,扫灭了齐国就什么都明白了。
正在侯景军跃跃欲试要渡河时,见对岸齐军阵中忽然又有几骑从阵中驰出,眼看就到了河边。
一马当先的年轻男子戴兜鍪,着明光铠,姿容绝世,威风凛凛,真如天神一般。
侯景军不知不觉便被吸引。
而首先认出来高澄的居然是萧誉。他在建康的湘东王别掖见过高澄。一见之下自然难忘。
见已经是大齐天子的高澄亲临战阵,与当日在建康时雄姿更胜一筹,萧誉心民觉惊愕。
萧誉看一眼还在阵前叫嚣的侯景,便悄悄往后退了退。
朱异却浑然不觉地盯着对岸。
“侯景住口!”高澄以手中剑指向河对岸。
当侯景看到高澄只与他一水之隔时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侯景死死盯着高澄,他已经不在乎高澄要说什么了。这时他如饥饿之猛兽,恨不得立刻捕食猎物。
手中刀一挥,下令“放箭”。
“此岸彼岸皆是北朝子民,何故自相残杀?”高澄大喝道,“对岸将士军卒,朕乃大齐天子。天道轮回,不惟一家,元氏无德朕取而代之。朕爱子民之心如保赤子,今日在此向天而誓,并未曾杀害尔等家眷。若有虚言,任天罚之!”
颖水北岸的侯景军听到高澄指天为誓,拿起来的弓箭又都放了下去,又开始交头接耳。
侯景气急败坏地大喝道,“谁若再乱军心,我必诛之!”说罢他挥手一刀便将他近前的几个士卒无端砍倒。
朱异在马上大喝道,“郡王之子便是被高澄杀害,尔等休要听他扯谎!”
这事毕竟是太多人亲眼所见。而那几个被砍死的士卒起了震慑作用,侯景军终于开始放箭。
高澄身边武卫将军刘桃枝挡在主上身前拨开飞来的冷箭,一边怒喝道,“侯景贼子,汝害死忠武公、大都督高敖曹,我来替大都督报仇!”
刘桃枝满腔的仇恨已经积聚得太久了,这一声大喝把对岸的人耳朵都要震聋了。他恨不得现在就冲过颖河抓住侯景,剁成肉酱。
慕容绍宗也下令放箭,同时掩护兵士渡河。
龙骧将军彭乐第一个冲在前面。
侯景军本来就是被迫,又都是心中疑虑重重,难以集中精力。
齐国却格外勇猛无比。因为天子临阵,亲冒弓矢,都受到了巨大的鼓励,个个勇往直前。
龙骧将军彭乐亲自驾小舟渡河。一边让随从的军卒射箭掩护,自己一边以盾牌挡之。
到了河中央,小舟上军卒尽死,无人再掩护。彭乐卸掉盔甲,弃了盾牌,跳入河中,游过对岸。
见彭子兴将军如此勇猛,齐军也跟着冒死渡河。
等到一部分齐军过了河,侯景军的弓箭便不能再近距离射之。
彭乐展开肉搏。无盔无甲无兵器,从侯景军手中夺之。
渐渐地,渡河的齐军越来越多,侯景军渐显败势。
多疑之兵难以一心取胜。若要再被齐军夺回长社就更得不偿失。侯景不得不令收兵回城。
至此,齐军终于取得了对侯景军的第一次大胜。
本章完
作者:@沅汰
本作品在新浪微博首发
欢迎大家参与互动讨论,也可搜索
相关合作请私信联系
本书连续阅读:《南北乱世之三国霸业》
了解本书前情,请阅读《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