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没在东壁府找到天子,孤云虽然有点意外,但也没立刻惊觉失色。这么大的宣哲殿,谁知道主上又去了哪儿?
高澄登帝位三年,孤云也做了三年近身内宦,就从来没见过天子入后宫。所以他断定,这夜半更深的时候,天子出不了宣哲殿的宫院。
然而事情出乎了孤云的意料之外。
不仅找不到皇帝,连皇帝的内史女官阿娈,还有时时跟着皇帝恨不得寸步不离的武卫将军刘桃枝,全都不见了。
没人知道天子何时不见了踪影,去了哪里,怎么离开的。
于是夜半的齐宫乱起来。
大乱之际,终于有明白的人提出,应该赶紧去禀报中书监,兼掌内宫一切杂务事宜的黄门侍郎崔季舒。还应该去禀报掌宫中护卫的宿卫军统领、卫府将军、侍中陈元康。
且不说齐宫中大乱。
中书令崔季舒根本就不在家。
春日骤暖,但深夜仍微寒。此时的崔季舒正一身是汗地在国使馆驿林泉舍的大门外下马,急不可待地往里面走去。
自从梁国七皇子、湘东王萧绎到邺城为质,平时就是他一直奉命监管。
萧绎和那时候的魏国大将军、现在的大齐天子高澄有秘约。萧绎依附高澄,借高澄之势在梁国争位。当然少不了给高澄好处,梁国要对那时候的魏国、现在的齐国做出一定的利益分割。
崔季舒和萧绎的日常密切往来,就等于他是高澄的化身。替无暇分身的高澄严密关注江南动向。
自从魏臣侯景被大将军高澄逼反之后,侯景降梁,萧绎的身份在邺城就起了微妙的变化。
梁国多少总有了背盟的嫌疑。那么萧绎的生死存亡就全由高澄掌握在手,悉听尊便了。
所以,当萧绎命人来见崔季舒,说有特别重要的事,乞请拜见,崔季舒就很聪明地意识到,绝对是梁国内部有了什么动向。
和大齐有关的动向。
果不其然,等到崔季舒从林泉舍再出来的时候,虽然时间不长,那一身的热汗都变成冷汗了。
宫中人辗转找到中书监、几乎日夜泡在宫里的“夕郎”崔季舒,把天子不见踪影的事禀报之后,崔季舒的一颗心就好像一落千丈一样,差点掉到地上摔碎了。
心没碎就要赶紧去找。
他立刻命人去了齐宫西南侧,漳水河畔的铜爵台。
这铜爵台早就不是过去湮没在荒草间、只剩断壁残垣的铜雀台了。
自从高澄践祚之后,大修宫室,把汉魏遗迹的“三台”也重建重修。
如今的金虎台、铜爵台、冰井台一座比一座宏大、华丽。
铜雀台残迹,在高澄还是魏国大将军的时候就是他经常去的地方。
现在的铜爵台他也时时摒去从人,翩然而至。
所以崔季舒猛然想起来,就让人立刻去找。
然而扑空了。把满以为能找到皇帝的崔季舒搞得心惊肉跳。难道湘东王萧绎告诉他的消息,高澄已经先知道了?
南兵袭来,天子逃遁?崔季舒在这时候忽然脑子里冒出这么一个不合时宜的念头。当然他赶紧把这个念头压了下去。
想想,这个念头是可笑的。既然高澄已经登位做了大齐天子,那么天下之大也就没了他的逃遁之处。
幸好卫府将军陈元康命人来请崔中书在阙门相见,说是已经知道了主上的下落。
崔季舒又一刻不敢延误地赶到阙门。
等到见了陈元康,听其说明,崔季舒才是恍然大悟。
宿卫军统领陈元康这么淡定,齐宫里也很快平静下来。
说是天子微服出行,只是夜半不便扰民,所以没有什么太大声势,也就没人知道天子离宫。
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邺城经历过惨烈宫变,所以才这么容易引起震动。
好在这一时的骚乱被陈元康给安抚下去了。
已经到了黎明时。一夜的黑暗过去,天色现出蒙蒙的白亮。
邺城街头还在夜的沉睡中未醒,罕见人迹。只有一队飞骑从南面的宫城向着城北的邺城故址飞奔而去。
齐国的都城邺城,并不完全是从前元魏的都城邺城。
大齐天子令在原邺城之南大兴木土,逐步迁移。南城新址渐渐繁华,北城旧址已经慢慢衰落了。
崔季舒和陈元康在一座高敞气派的府第前下了马,命随从、侍卫等远远守住街口,不令闲杂人进来。
果然在这府第门口看到了马车,和宫中侍卫。
崔季舒终于一颗心落了地。顾不得奔波半夜的劳累,先向府内走去。
这是从前魏大将军高澄的府第。
陈元康见并无异常,也跟在崔季舒后面进去了。
崔季舒对这儿比自己家还熟。穿廊过户,曲曲折折之间就到了后宅的一个院子外面。
他已经不需要再问就能知道高澄在哪儿,而且一定不会错。
他确实猜对了。
叩开紧闭的院门,第一个迎出来的就是武卫将军刘桃枝。
刘桃枝天生一张冷面,看起来总像是横眉立目,煞是吓人。崔季舒看惯了这张面孔,也不以为然,不用问也知道高澄就在里面,便直冲而入。
刘桃枝看到崔季舒也没什么意外。知道这个协助天子处理朝廷事务的中书监就像皇帝的影子,一定是会找来的。他也就放他进去了。
卫府将军陈元康是刘桃枝的上官,他必须要恭敬持礼。
庭中空空,虽不见衰败,但明显冷寂。屋前那株女贞树虽逢春暖却还没来得及长成绿叶成荫的样子,就让这庭院更显萧条。
崔季舒从前是大将军故宅的常客,甚至有权力随时进来穿廊过户。内宅他也闯进来过。忽然想起从前见过故长公主元仲华站这女贞树下的样子,心里也不禁略有酸楚。
发妻蒙难已过去三年,禫祭也过去好几个月了。高澄看起来平静如常,没有什么太过反常的举动。没想到他究竟还是没忍住对元仲华的思念,居然夜半微服出宫回故邸来。可见思之甚深。
皇后、柔然公主郁久闾氏完全就成了一个摆设。这也是让崔季舒着急的事。皇后不但无所出,没有一子半女,就是连恩宠都没有。
大齐天子这么冷落身为皇后的柔然公主郁久闾氏,不知道公主的兄长、柔然可汗、朔方郡公秃突佳是什么心情。
眼前虽然大齐和柔然表面看起来相友善,但往后呢?这可真是难以预料的事。
崔季舒穿过庭院走到屋前。正好这时屋门打开,一个看起来稳重、练达的盛年女婢走出来,正是阿娈。
阿娈从前是服侍大将军夫人、故长公主元仲华的心脾奴婢。现在是大齐天子高澄的内侍女官。
“崔中书,来得正好。”阿娈是很欣慰的样子。她心里倒是很盼着崔季舒能赶紧把高澄劝回去。
“大家在里面?可睡醒了?”明知道高澄就在里面,崔季舒还是忍不住不放心地又问一句。
“哪儿睡得着?一夜思念长公主,辗转无眠。”阿娈叹息道,“崔中书请主上回宫吧,不宜在此久留。”阿娈看到了站在庭中的卫府将军陈元康,她就明白高澄这一控制不住出了宫,必然是引起宫内大乱了。
刘桃枝是一门心思地心里只有主上,但是她不能那么没分寸。
崔季舒叹道,“南梁出事了。主上恐怕不能立刻回宫。”说着他已经进了屋子。
跟在崔季舒身后的阿娈听这话心里大惊,她却没有多口,只是跟着进来。
本章完
作者:@沅汰
本作品在新浪微博首发
欢迎大家参与互动讨论,也可搜索
相关合作请私信联系
本书连续阅读:《南北乱世之三国霸业》
了解本书前情,请阅读《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