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名”和“字”(答《胤禛二十七年》读者问

(2008-06-19 13:42:09)
标签:

旗主

胤禛二十七年

称字

加冠

文化

分类: 金鉴堂

关于“名”和“字”

首先来讲讲什么是“名”和“字”。现在大多数人都有“名”,是个人专用的一个特定称谓符号。但是现在的大多数人都没有“字”,“字”又称为“表字”,“字”是对“名”的一种解释或是补充。在古代,几乎所有人都有字,例如:周瑜,字公瑾;鲁肃,字子敬;诸葛亮,字孔明。

在古代,每个人的“名”和“字”的来历也有区别。《礼记》里说,“幼名,冠字。”意思就是说出生后幼时便要取“名”,等年纪长大到了弱冠之年后方有“字”。换种说法就是说,弱冠是指男子二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至那时候方能取字,取字也是表示已成年的一种标志。

那“名”和“字”在称呼上有什么区别?《仪礼·士冠礼》说,“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据我的理解就是:古代男子加冠成年后,为了表示对他本人的重视和对长辈为其所取的本名的尊重,所以从这时起称呼他的字。但是并不是面对所有人都是此种情况,如果是在君父和长辈面前,为了表示郑重其事,还是要称名而不称字的。

一位读者提到在《胤禛二十七年》中,胤禛应该称呼年羹尧的字“亮工”,而不应该称呼他的本名。关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想的,胤禛未继位前以雍亲王的爵位领镶黄旗旗主,年氏一门在他封爵之后被划入其门下,如此年羹尧便成了他旗下奴才,与胤禛是主奴之间的关系。源于清代特殊的八旗制度,旗主对旗奴有绝对的掌控和支配权力。所以胤禛和年羹尧的身份上差别巨大,绝不可能是平行的、平起平坐的。因此,在如何称呼年羹尧这个问题上,我想胤禛一定会自矜身份以名称呼,绝不可能自降身份以字称呼,那样就把自己放在了和年羹尧平等的位置,我想他是不会那么做的。

从《胤禛二十七年》小说的特定文学环境来讲,在书中当时的年羹尧并没有完全对自己的旗主雍亲王胤禛俯首听命,胤禛为了收服年羹尧一方面要让他看到自己的实力产生信任感,另一方面很重要的仍然是以旗主和旗奴的身份差别来提醒他。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所以我让胤禛称呼了年羹尧的名,而不是他的字,就算是胤禛以此来暗示年羹尧他们之间身份的差别和关联吧。

而胤禛继位为皇帝之后,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就不只是年羹尧,恐怕所有的人皇帝都只会称其名而不会称其字了。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思考结果。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