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缪斯的神庙与凡人生活相遇
(2012-09-12 08:37:56)
标签:
艺术博物馆缪斯女神乌菲齐美术馆法国卢浮宫博物馆教育研究杂谈 |
分类: 我思故我在 |
博物馆的英文“Musuem”最初起源于希腊文“Μουσεῖον”,即供奉缪斯女神(Muse,古希腊神话中司文艺的九位女神)的地方或神庙,后来指专为艺术和学术研究修建的建筑物,换句话说,就是“缪斯的崇拜之地”。早期的博物馆只是作为贵族阶层的私人宝库,即使1765年的乌菲齐美术馆已经正式对外开放,但似乎也不是任何阶层的人都可以随意踏入,去窥见缪斯女神的美貌,寻觅这九位水仙隐现在艺术清泉旁的轻盈舞姿。随着人们对分享智慧之果的渴求日益剧增,尤其是启蒙主义运动的推波助澜,当时据说还出现了“九姊妹”的共济会团体以重新建立对缪斯的崇拜,而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法国卢浮宫成为了第一座真正的公共博物馆,之后也涌现了越来越多的艺术博物馆,世界各地的人们有机会来到缪斯在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神庙,女神们的古老歌谣随风从耳畔轻轻吹过,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声音,却总有一丝可以拨动心弦。
在我看来,艺术博物馆对于一座现代城市来说,就像宗教里的教堂和神庙一样,承载了人类文明的精华,担负着终身教育和创造时代精神的使命,也建立了一种新的精神信仰,让迷失于无穷欲望的人们能够寻找到心灵港湾,在这个浮华的时代里,可以不分种族和信仰,不论性别和年龄,每一个人都能够分享人类的智慧之果,寻找到失落的根,感受到美,感受到宁静与愉悦。这也是我所理解的博物馆公共教育的重要职能,或许有些理想主义和个人化,却深深地吸引着我,去了解、学习、研究这个与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与国外的艺术博物馆教育相比,国内还行走在筚路蓝缕、辛勤开拓的道路上,而艺术博物馆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只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庙堂,精神的奢侈品,甚至可能自己从没有触碰和踏入过这片领地,博物馆就像是另一个星球上的神秘物体,与自己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生活无关,与房价、养老、医保、就业竞争这些抢眼球的话题无关,就连那些由古代大师创造的经典裸体雕像都得穿上马赛克的遮羞布才能登上官方新闻媒体的大雅之堂,获得与公众见面的机会。如何让艺术博物馆亲近大众,如何让大众进入艺术博物馆,感受艺术的点滴,哪怕只是引起个人与作品在心灵上的一丝共鸣,促进对世界和人生的思考,这也是我特别想了学习研究的课题。
(改编自小狼学习中国美术馆YYS老师“艺术博物馆教育研究与实践”课程的课堂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