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走的影子

(2010-02-02 21:22:35)
标签:

行为艺术

影子

行走

杂谈

分类: 我思故我在

    小狼喜欢行走,无论是在思想的云端行走,还是在坚实的大地上行走。记得很小的时候读过一段话,是米兰·昆德拉写的:“旅程无非两种,一种只是为了到达终点,那么人生便只剩下了生与死的两点;另一种是将目光投入到沿途的风景和遭遇中去,那么他的生命将是丰富的。”这样的行走,并不是漫无目的的,同样是执着的追求梦想的,只是将精力投入到了周遭的事物中,学会享受漫漫旅途的过程,而不是单纯地关注完美的结果。就像希尔弗斯坦笔下的那个缺失一角的圆,寻找到了那一角,也曾欣喜若狂,然而当它发现自己从此无法歌唱,无法感受野花的芳香,无法倾听小鸟的歌唱,于是它放下了那一角,继续踏上独自寻找的旅程。这个关于行走的故事是很有意思的,连周国平这样的大学者都赞叹不已,“完美是更可怕的缺憾,而缺憾倒往往是可爱的。”

而莎士比亚曾在《麦克白》里写道“人生不过是行走着的影子”,这句话看上去是很悲观的,人生如幻影,如梦境,每个人在世界的舞台上来去匆匆,可谓世事无常。然而再想想,面对大千世界,我们的人生在行走间还能在别人记忆里留下影子的印象,也总比来去空空什么都不是好,至少我们还有关于行走的影子的想象,故事和回忆,而且有些人,即使他的躯体荡然无存,但他的人生剪影,会影响我们一代代的人,就像莎士比亚本人的行走的影子,依然活在我们人类的文化记忆里。

小狼想起曾经和好友探讨过一个关于行走人生的行为艺术作品方案,当然有些开玩笑的性质,不过想来也是挺好玩的事。艺术家在美院和遥远的家乡之间的路上走上一年,甚至几年,不踏进美院,也不踏进家门,只是在其间徘徊,风雨无阻,颠沛流离,同时记录下人们对此事的看法和反应的变化,记录下那些惊讶,鄙夷,嘲笑,佩服,冷漠,熟视无睹等等各类表情。让原本无意义的行为,变成人生重复的一部分,而艺术家本人,也在行走中忘记了他的个体,忘记了他的归宿,忘记了他的意志,忘记了他的时间,只是作为一个钟摆式人生的影子而存在。行走本身,成为艺术家的象征符号,成为一种艺术标志,成为他的作品代名词。有点类似乞丐的漂泊生活,但这样的漂泊是自己有意识的选择,而且艺术家本人消失在行走的过程中,只是一个纯粹的,无意志的,无时间的符号,一个行走人生的影子。这样的行为,会像好莱坞电影里的跑遍美国的阿甘那样带动一大堆人加入?还是只是被人们视为疯子或者流浪汉的无奈行为?还是被视为一个艺术家的疯狂的行为艺术作品?想想这个行走的人生影子的境遇,也是挺有趣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