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一

标签:
旅游 |
分类: 行者无疆 |
小狼前段时间跟着Y老师去敦煌考察了,回来又忙学校敦煌考察展览和央美绿十字会策展的事情,一直没能更新博客,请见谅。敦煌考察的成果之一《西游记》展下周将在中央美院城市设计学院展览厅拉开序幕,欢迎大家到时捧场。现将展览的部分文字上传博客,与各位博友分享。如需转载,请与小狼联系,并请标明出处。
宝藏的诱惑:
2008年9月14日(周日)
晴
傍晚,火车到了兰州,腹中空空的我们还没来得及品尝一碗香喷喷的兰州拉面,又上了开往敦煌的火车。坐在火车上,因为看见了邻近敦煌的大漠景色,有的同学画起了速写,有的畅谈起对沙漠风情的印象,火车上已经是热闹非凡,大家都废寝忘食了。
9月16日(周二)
清晨,透过车窗,紫色的云朵贴着大地的棱线,灰色的山脉随着火车行驶的节奏跳动,一望无际的沙漠还安睡着。第一次看大漠,我们都按捺不住激动,纷纷拿出相机拍照留念。
抵达敦煌市区,我们到招待所放行李。招待所是白色的二层楼平房,卷起厚重的卷帘门,上楼梯经过一个宽敞的活动室,这里原本是作为某艺术高校敦煌壁画临摹的基地,就来到睡觉的地方,竟然是十几个人住一间屋。我们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过了几日的群居生活,为洗澡,洗衣这些小事彼此谦让,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增进了彼此的感情,如此想来,在西域荒漠的深处,为什么突然从天上掉下来一个人神共处的敦煌石窟,大概也是人类本能需要这种理想的“群居”和谐生活,才能在当时对人类还很冷酷的大自然那里得到温暖吧?
在招待所精力“充电”后,我们马上去参观了附近敦煌研究院牛玉生老师的工作室,不禁为牛老师这样倾心于文化遗产保护和弘扬的敦煌艺术工作者的热情,执着与专注而感动。我们的敦煌探宝之行,牛老师给予了大量的帮助,而在他看来,这也许是他对敦煌艺术保护做出贡献的一种行为的自然延续吧。
下午参观敦煌市西南70公里的阳关。一路过来是浩瀚的大漠和茂盛的葡萄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作为通往西域的门户,和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如今已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落而渐渐被遗忘,只留下一座烽火台守望在山丘之上,孤独地见证岁月的变迁。
傍晚时分,我们开始洞窟探宝之旅,来到距敦煌市区西南35公里的西千佛洞。此刻坐落在陡崖上的西千佛洞多了分苍凉和静谧。其开放的洞窟多为北魏至宋代开凿,形制多为中心塔柱窟。我们借着微弱的电筒光端详洞窟,心刹那间与古老文明的脉搏接通。壁画被敦煌人称为“一锤子买卖”,都是一气呵成的作品,如此精致流畅的画面,让我们忙于惊叹古代能工巧匠的技艺和想象力,一日奔波的劳累顿时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