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留着一把胡子茬子,就有点像西部牛仔了。
古人把晚上读书叫“挑灯夜读”。为什么叫“挑灯”?把灯挑起来,还能看见书上的字吗?就算是木刻板,字大,也够累人的了。古代用的是油灯,油里放一条棉线,叫灯芯,把灯芯往上挑一挑,或者拨一拨,灯才会亮一些。这一夜不知要挑多少次!难怪白居易五十多岁眼睛就坏了,不得不告老还乡。那么年轻就退休,真可惜呀。
文人们把冬天读书形容为“坐拥火炉”,一杯清茶,灯下苦读,十年寒窗,十年板凳。这些人大概没有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小时候住在城郊,家里用的是煤油泡子灯,一晚上下来,玻璃灯泡就熏黑了,第二天父亲就让我擦灯泡,那时不过十岁,手小,手指头还长的短,又伸不到泡子里去,很难擦干净,耳朵里净是孩子们捉迷藏的呼叫声,心里那个烦呀!恨不得把灯泡子砸了。
现在人们看书看皮,看报看题,网络浏览,目下十行。最好看照片,或者是视频,直接,省事。可是,看看如今的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好长的文章,废话特多,没有多少信息量,读者也只好草草地浏览了。看着每天送来的报纸,随手翻翻,索然无味,真是觉得浪费。
最近找到一本医学科普读物,叫《警惕“沉默的杀手——血栓”》,副标题是“预防心梗、中风、猝死必读”。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作者是北京著名的心血管医学专家胡大一等人。读后真有一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感觉!只是觉得副标题应该改成“想活着的现代人必读”更好。就是这句话有点儿俗。可惜的是,这么好的科普书并不畅销。
北京的冬日,天寒地冻,不能到处跑着玩了,还是读书吧。
古代的文人们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美如玉”。现在说是,“知识改变生活”。读书是一种乐趣,是丰富人生的美事。(不过,有时候读到一本烂书,就像吃了苍蝇一样恶心。)
我把这本书里的精华摘出来,难免断章取义。发到博客里,写给自己,写给正在看博客的你,只要你认真的看,应该有一些好处。
生活多么美好!
好好活着吧。
学会好好活着。
活着,才会有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