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并不关心外面的世界,在这里看不到有关中国的消息,连天气预报都没有,更不用说中国的电视连续剧,如果想看,可以去中国大使馆(伦敦)去租借。英国人甚至不关心政府换届选举,他们关心的是狗、赛马、足球。我发现随着妇女走向社会,女烟民反倒比男的多,特别是在酒吧间,一般是50岁以下的妇女,再老的老太太很少有吸烟。再有就是先生们带小孩子的不少。
英国的教育制度很复杂,各地区、各学校的教育体制、学制都不大一样,这种五花八门的教育,却支撑着一个先进的国家。
英国有“11龄考试”,即入幼儿园,强迫教育11年,16岁离校,11岁参加“11 龄考试”从此分道扬镳。
中等学校也是强迫教育(叫第二级学校),有三种形式:综合学校、文法学校、现代中学。综合学校不问成绩优劣,智力高低,吸收一切适龄儿童。现代中学专门培养才智中平的孩子,到16岁时普通教育即结束。11龄考试获高分,进入文法学校,侧重于人文学科。
英国的中学里教学水平最高的是“公学”(Publics
school),即私人学校,据1996年统计,每人每年学杂费用10000£,一般十三、四岁入学,十八九岁离校,约有6%的孩子入此校。最好的公学约有30余所,只有1%的孩子能进入这样的学校。学校师资都出自名牌大学,师生比例高(1:10),课外活动丰富,毕业生多数升入牛津、剑桥等名牌大学。有意思的是管理方式独特,学生全部住宿,高低年级学生混合居住,由少数高年级学生管理低年级的学生,这种楼舍制度使一些人从上学时就有了领导能力。英国的上层重视私人关系,同窗校友,在社会上互相关照。事实上,英国的上层人物,大多数出自公学。英国有一批专向“公学”输送学生的“预备学校”,而公学专向名牌大学输送学生。这实际上就是重点中学、小学。
每年英国各地区都要举行统一考试,但全国无统一命题。按教育水平分两大类:一是中等教育证书(CSE),另一种叫普通教育证书(GCE)。普通教育证书又分为一般和高级两种,16岁通过一般考试后,大部分留校,再学二年,准备GCE考试,升综合大学或工业大学,主要看GCE成绩。16岁以后,如果再想求学,则接受“进一步教育”,其范围很广,学校种类杂多,实际上是培养一技之长。
英国没有一所国立大学,虽然是靠政府拨款,政府都不干涉其教育,都是私立学校,各由自己的委员会管理,由巨商、政客、学者,名流等以个人身份参加。近年因教育拨款削减,引起教育界不满。牛津大学一反惯例,拒绝授予女校友、英国第一女首相撒切尔夫人“名誉博士”的学位,足见其何等孤傲!
英国中学教师年薪为1.2-3万英镑/年,讲师为1.6-2.9万英镑/年,高级讲师为2.6-3.5万英镑/年;教授为3.5-7万英镑/年(英大臣为6.8万英镑/年)。大学教师的平均年薪水平相当于公司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水平。最近见到报纸上招收秘书,为年薪2万英镑(税前收入,个人税为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