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康派看一个古堡,从罗奇代尔镇开车需1.5小时。这里原是一座古堡,高出海平面约50米,一座古城堡雄踞在海岸边,像一头雄狮鸟瞰着奔腾喧闹的西海岸,古堡前是一座铁索桥,也许是出于当时的制铁工艺,也许是出于安全系数的考虑,铁制件都很粗大。古堡四周,则延绵出小城墙包围着这个小城。遥想当年,这里一定是个封建君王的独立王国!此堡建于1287年,基本上是用片石一点一点地叠起来的,用手指抠抠墙缝,其中的灰渣坚固的很,当年没有水泥,不知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城堡多年未修缮,已出现裂纹。城堡四周是海湾,星星点点停放着许多游艇,临海处有一个很小的房子,高约3米,宽约2米,进深有多少?约3米,还是个二层小楼,据说原先有个1.9米的青年人住在里面,市政府知道后,认为这样小的屋子不应该住人,应该搬出来。这个青年人专门去各城市调查,发现确实是最小,竟申请加入了吉尼斯纪录,并一举成名。现在,此屋被粉饰后成了旅游点,一个胖闺女站在门口,穿着当地民族服装,笑咪咪地收钱,每人1£,方可进去参观。门前是一条石头围堤,堤上肥大的海鸥争相在人群中要食物。
绕过一个小山,到了Liandudno小镇。干净无比的街道,争相竞奇的建筑,大部分建于1870年左右,市中心有教堂二个,市中心跨过去即是海湾,沿海湾有一滨海大道,盖满了五层的各式洋房,山头上是一个小公园,苍翠松柏,红花绿地,碧海蓝天,红屋白墙,迎面扑来一阵阵特有的海腥味儿,真是一个人间天堂。沿海湾大道放置着长椅,足足有十几公里长,只在道口的地方才断开,老人们坐在木椅上吸烟,喝咖啡,不少人靠着睡着了。海滩上有租赁的躺椅,有毛驴供游人骑,有卖小塑料桶,小铲子的,供孩子们堆沙游戏。这里没有7月7日去的海滨城市blanpool那么张狂粗野,看样子是个文化人、有钱人休养的地方,在海边有希尔顿的连锁酒店。我们去伸向海中的横桥上玩,这里有游戏厅、酒吧。桥下的海水清澈见底,水母在清清的海水中游荡。一个老祖母像年青人一样,穿着坦胸露背的夏装,露着晒得黑红黑红的,满是皱皮的胸脯,像脱了水的猪皮,脖子上带着二个大金项链。年轻时大概是个漂亮女人,只是岁月不饶人呵!再也找不到青春的时光了!
这二个城市都在威尔士境内。威尔士在大不列颠岛的南郊西侧,,面积占全岛8.5%,人口占全英5%。这一地区地势大部分比较高,不是高原便是丘陵、高山,或青翠葱郁,或秃岭荒山,或在平缓的山坡上点缀着农舍和茅屋。湖泊静静,河流缓缓,有时却又呼啸而下,奔入不远的大海。这里的人说得是威尔士语,路牌上标的是英文和威尔士语。英王室为笼络威尔士,直到现在,王子到了一定岁数,都要被封为“威尔士亲王”。查尔斯王子在1969年满21岁时,由女王在卡那封城堡举行特别仪式,加封“威尔士亲王”的称号。
据说,爱德华一世入侵威尔士,威尔士两大民族领袖均战死,剩下的一些部族酋长们败而不屈,但又无力组织抵抗,便到卡那封城堡向爱德华提出要求:他们不要英格兰国王统治。统治他们的人必须符合几个条件,一是生于威尔士;二是帝王之后;三是不说英语或法语,四要道德上纯洁无暇,没有冤枉过一个人。爱德华想了想,说一周后再谈。
一周后,爱德华再次接见酋长们,先重复了一遍他们提出的条件,酋长们听后说:是。随后,爱德华从卫士手中接过一个婴儿,说:“这是我儿子,帝王之后;一周前在威尔士的卡那封城堡出生;他一个英文字也不会说;也从没有冤枉过一个人;他也叫爱德华。已被封为威尔士亲王”。酋长们听了十分恼怒,但又符合他们提出的条件,彼此之间又推不出领袖,只好作罢。威尔士人笃信基督教,他们摒弃英格兰的国教“圣公会”,坚持自己的教会组织,至今,每个村落仍有二、三个教堂,村民们都穿得整整齐齐来做礼拜,唱圣诗。教会是凝聚村民们的基本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