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英国——在伦敦住家庭旅馆的感受

(2007-08-20 15:50:02)
标签:

旅行/见闻

休闲

谈天说地

旅行

分类: 漫游英国
英国——在伦敦住家庭旅馆的感受 

 

    今日一早将驱车4个小时去英国首府伦敦。在此之前,儿子已用电话向那里的旅游中心订了住宿,可能是一个家庭旅店。但是,半天后这家旅店的女主人又说,给你们联系了另外一家,去那里住吧。中午12点到了伦敦市郊区的一片地区,这里和曼彻斯特市郊的小镇一样,都是二层的小楼。我们比约定时间早了两个小时,这家关着门。我怀疑开始那家的女主人厌恶中国人,把我们倒给另外一家了,心想偏去你家住!

    到底见到了那个女主人,是个老太太,银白的秀发,粉嘟噜的老脸,白白的皮肤,泛着粉红色的光,可能有80岁多了(英国人忌问年龄),让我邪恶地想起了实验室的小白鼠。老人家很和蔼热情,登记、交费、交钥匙,就完了。还告诉我们说,她介绍的那家是她儿子家,儿媳是马来西亚华裔,会讲中国话,你们好沟通。儿子满口谢谢,我觉得自己怎么那么“小人之心”呢?脸红了!

     英国有许多家庭出租房子给学生或游客,门口挂着“B+B”牌子,即“床+早餐”式的家庭旅店,旅游中心负责介绍业务。老人家早年可能富裕,楼上五间小屋子,最大的大约20平米,我住的一间大约12平米。儿子那间大,约20平米,每天价格分别为小间27£,大间40£。大间里有卫生间、冰箱、14寸彩电,咖啡壶等,;我这里就只有大、小床各一张,电视机和洗脸池子了。这种房子如果月租会便宜,但这里房价贵,儿子的同学小雷每周房费交35£/人,仨人合住一间半。

按老人家指出的路线,走了一段冤枉路之后,终于找到了地铁入口,原来,在郊外的地铁就在地面上,和日本、香港一样。在牛津街站下车,刚出站口,突然发现像到了前门大栅栏一样,川流不息的人群,各色人种,地上也是纸屑、烟头、纯净水瓶子,电话亭里贴满了坦胸露乳的女人照,留有电话号码,那是妓女们做的广告。有的年轻人像羚羊似地,一蹴而就,飞过铁栅栏。大街上穿什么样服装的人都有,有的前面只有胸罩,整个背部给你看。有的耳朵上穿着三个大金环,那环儿太重,把穿环孔拉得挺大,不知她是否痛。有的姑娘露着小肚子,还觉不够,肚脐眼上还穿着环,闪闪发亮。有的把金色的头发梳成新疆小姑娘一样多的小辫子。有的上身穿着写满中文的T恤,下身是条纹黑裤,膝盖处开始扯断,再用布条拴起来。至于把手指甲、脚趾甲染成五光十色的颜色,就更是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伦敦像是用水泥、石头、钢铁筑成的森林,而人流则是行走其间的蚂蚁。主要闹市街上,到处是各国的游客。

    为了方便,先花12英镑/人买了游览车票(人均90元),围着城市的主要景色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遍:白厅、唐宁街10号、泰晤士河、大笨钟、国会大厦、议会大厦、圣保罗大教堂、威斯敏特大教堂、威斯敏特宫,滨河大路、伦敦塔……约用1.5小时,但印象不深。5:30下车后,再去唐宁街、大笨钟附近,才发现是那样的精美,只是黄昏已近,夕阳西下,不好照相了。英国人把公共汽车分为二类,跑市区或乡村短途的叫BUS,跑长途的汽车叫coach。城里的公共汽车分成二层,染成红色,在狭小的街道里拐弯抹角地跑,真让人担心。

    回来时做地铁,一下子把人弄糊涂了,我是老农进城,只有傻傻地站着。伦敦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距今已有120年的历史了!19世纪60年代初,第一条地铁在伦敦通车,成为轰动全球的新闻。1863年正式运营,1890年开始使用电气车辆。此后,又采用巨大的铸铁管筑成大隧道,其中有几条穿过泰晤士河河底。伦敦地铁网覆盖面很大,分上下三层,南北达35公里,东西达56公里,总长460公里,共有9条线路,有一条直通希思罗机场。

    这里一般为投币购票,进月台前,把票面向上,插进一个小孔中,检票机随即吃掉,然后弹出,入口即打开,我们买的是三天用票,每人6英镑。虽然自己开车到伦敦,因受停车场的限制,到繁华地段还不如乘地铁方便。半个钟头后,这儿子才从地图上搞清楚回家的路线,高兴地说,清楚了!明白了!可我,只记住不要甩丢掉我就行了。英语(语言)是打开另一个世界的钥匙。在这里不会英语,寸步难行!所以,我们事先约定,在哪儿失散,就在原地不动,别人总会沿着原路走回来找到的。

    ——儿子小时候,我常常这样告诫他。我和同事一行四人曾出差去南京、苏州一带参观,那时儿子不到4岁,在灵谷寺的塔基上,我故意藏起来了,儿子围着塔基转了二圈,找不到我了,吓得哇哇大哭。廿年后的今天,如果在伦敦街头把我丢了,恐怕只能双方着急了,这么大的人了,总不能哭吧!——哈哈,太有意思了。

对了,今天还去了唐人街——伦敦华埠。据说有28万华侨在英国,四分之一的人在伦敦,又主要集中在唐人街,多为广东、香港人,讲粤语,主要从事餐饮业。如果从第一代移民算起,近百年来,恐怕也有三、四代移民了,但并没有多少人打入上层社会,仍是老老实实地经营着餐饮业,难怪英人对华人没有什么印象,还不如印度和巴基斯坦人人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