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秋功罪,谁与评说?——忠王府走读记

(2018-08-28 22:32:06)
标签:

忠王府

太平天国

吴文化

分类: 园林及吴文化

 千秋功罪,谁与评说?——忠王府走读记

  

     我们站在忠王府大门前的东北街边,静静地听素缘娓娓道来忠王府的故事。

     素缘从小住在东北街附近,忠王府在她从小到大的目光里,静静地伫立着,她在好奇中开始了探索之旅,很多的资料过目,无数次徜徉其中,深深的思考和探究,今天来分享她的学习成果,她温婉的声音把我们带进了时光隧道,回到一百多年前那个动荡的年代。

      腥风血雨的太平天国中,出现了一抹亮色,青年将军李秀成就象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莲花,悄悄绽放在苏州老百姓的心里。

     李秀成率领太平军攻占苏州,是在1860年6月,到1863年12月李鸿章率淮军收复苏州,区区三年半的时间,忠王在苏州人民的记忆里留下了深深的刻印。据说,李鸿章攻城的日子,选在了星期天,太平军做礼拜的日子,不管他们的信仰真不真,形式还是在的。

       忠王在很短的时间里,赢得了老百姓的爱戴。进城时,忠王的部队并没有如别的太平军那般烧杀抢掠,传说中的血腥屠城和奸淫掳掠并没有出现,苏州老百姓很容易知足很容易感恩。在据城的三年半时间里,李秀成轻徭薄赋,让苏州人民过上了一段轻松的好日子,一如张士诚据城时,明知道太平日子不长久,流星般的短暂安乐,苏州人民在偷安中感恩着。于是,即使是忠王败后,尽管官府百般禁止,老百姓还是时不时地偷偷去忠王府门口石狮子前祭奠一番,一如当年官府不许“讲张”,还是挡不住苏州人悄悄讲张。

      对于1860年毁灭苏州的烧自阊门的大火,素缘查阅了大量资料后,认为那把火是当时苏州守城的将领马德召下令放的,也许只是为了烧毁进城的吊桥以阻挡太平军进城的脚步,也许是不想把这姑苏繁华留给太平军的长毛逆贼......,而1860年城内零星的杀戮,主要是由投降太平军的原上海小刀会那批人干的......

     我基本同意素缘的观点,虽然太平军残暴成性、杀人如麻,但是李秀成还是有着清醒头脑的聪明人,一是他本性善良,一路攻城克地,对降将对清朝官员,都很少残杀,愿投降的投降,不愿投降的发金放还;二是他对士兵的纪律约束很强,沿途对百姓虽然说不上秋毫无犯,但也极少残酷杀戮。这是苏州人的幸运!

      忠王如一棵攀墙而上的爬山虎,叶丛密布,春夏时绿波起伏,经霜后由黄泛红,斑斓秋色,第二年再次勃发青春活力,如果他靠着的是一座坚实的大厦,那他也许可以枝繁叶茂百年不衰,可惜的是他攀附的是一堵蛀空而残破的墙,轰然倒塌时,他也只能如流星般,转瞬即逝 ......

     留下了一座忠王府,让我们驻足遥想当年。

     我们预约了十点的忠王府参观,素缘便有足够的时间带我们先从府外介绍忠王府的前世今生。

     1860年10月,在攻下苏州两个月后,李秀成就在吴姓拙政园基地改建忠王府,并将其东潘姓、其西汪姓宅第一并收入,建成忠王府,包括官署、庭舍、园池“绵亘里许”的建筑群。1863年12月李鸿章收复苏州后据忠王府为江苏巡抚行辕。1872年,改为八旗奉直会馆;1938年,日伪据为“江苏省维新政府”驻所。1946年,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借作校舍,解放后收归国有。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忠王府是全国保存至今最完整的一组太平天国历史建筑物,是研究这段历史珍贵的文物资料。

        忠王府是按太平天国规制修建的王府,虽然后来李鸿章拆去了东西辕门、角楼、鼓吹亭,改大门为清代衙署样式,并涂改龙凤纹彩绘,但其他仍操持原貌。

        素缘对建筑形制是颇有研究的,她指给我们看忠王府大门口面阔三间的建筑,看屋脊的不同,看檐柱上的斗拱,明清时代对建筑规制是有严格规定的,斗拱只能用在宫殿、官署、寺庙、祠堂、义庄等公共性质的建筑中,民间建筑是不能设斗拱的,而梁枋上的彩绘虽然被涂刷过的,但龙凤痕迹依稀可辨......,我们还仔细观察了一下门前的大石狮子,素缘说她爸爸小时候是能摸到石狮子嘴里的石球的,不知道现在怎么没有了?......

         我们从苏州博物馆的正门进入,然后从西往东走。

           素缘指着北围墙告诉我们说隔墙就是拙政园西园的塔影亭,这个方位的认定,令我们很惊奇,细想来也对,李鸿章的江苏巡抚衙门搬走后,张履谦在1877年买下了拙政园西园,建成补园,我们现在所在的忠王府西路,应该也是补园的范围,只是解放后拦出一部分来恢复了忠王府。

       便到了鹤轩北侧,这里是忠王府西路建筑。鹤轩却是大门紧闭,我们一边趴在鹤轩北门上向里望着,一边听素缘介绍,这鹤轩为三开间,板壁均为楠木,所以叫楠木厅,又称花厅。厅前有庭院,庭院内有两株连理宝珠山茶,据传为清初陈士遴时遗物。

         鹤轩北面是走马楼,一幢围廊式两层建筑,原为太平天国时家眷住宅,上下楼不仅有楼梯,还有暗门,在楼东处有暗窗为圆洞式,可以了望,更可以越窗潜走。

         我们沿着走廊走过一个院落,据说以前养过鹤,绕廊到小院东廊,东廊北尽头生生被一堵后砌的墙挡住去路。素缘告诉我们说隔墙就是补园的净深亭了,就是那个廊壁上挂有拙政园三宝之一群鸟石屏,就是现在拙政园西园小沧浪后那个位置,又是引起一阵惊叹,拙政园走了那么多次,从来没跟忠王府联系起来看呢!

          走读拙政园,是应该跟曾经的补园曾经的忠王府结合起来理解的,都是前世今生的各个环节呢!

        忠王府的苏式彩绘堪称一绝,我们的眼光随着素缘的指点,望向正殿的额枋、步桁和脊桁,那一方方漂亮的彩绘令我们啧啧称叹,很多彩绘都被涂刷过,但是正殿东西次间脊桁上的两方“凤穿牡丹”还幸存着。现在,忠王府的彩绘完整留存的共有495方,正殿一处343方,其中323方是太平天国时期的原作,其余是后来涂改的。苏式彩绘以精雅秀丽著称,忠王府彩绘可谓现存清代苏式彩绘的代表作。
          到了礼堂,此殿原为太平天国供奉天父天兄神主,举行礼拜仪式的地方称为"圣殿"或"天厅"。这里有一幅西方透视效果的画吸引了我们的眼光,海滨风景,有进深有阴影,出现在那个年代,很神奇。
       边说边讲边讨论,不知不觉来到东路建筑,书上说这里存有太平天国时旧物,20扇雕花长窗,海棠花格心,裙板浮雕云龙,中夹堂板(又称绦环板)缀以云凤,但是我们没有找到,却在另一个不知名的建筑看见了木门板上精致的人物雕刻,似乎不是太平天国的,却很精致,可惜的是,人物的头部肢体,很多都被人抠掉了,有些还有明显的刀划的痕迹,真的是太过分了。
       这里有一个北方风格的四合院,这是八旗奉直会馆时期,为了满足旗人的居住习惯而改建的,其柱漆为朱红,而窗棂漆为墨绿(现在也涂成红色了),呈现一派富丽堂皇的景象。
         四合院前是著名的古典戏台,进入戏台建筑之前,还见识了三样宝贝,一是一座小石桥,桥面就是园林里称为涩浪的石头,不知道做成桥叫什么?二是一棵树坚强,树龄为320年的木瓜树,老树被雷击还是什么伤害之后,只有一小半树干连接枝叶,却还是努力开着花结着果;三是一个雕花飞罩,神奇的是这个木雕是双面雕(见后面照片)。
          古典戏台是八旗奉直会馆利用南部四合院的庭院修建而成,虽经数次维修,基本保持其原貌,是目前国内保存完好的室内古典戏台之一。而舞台上的那个布置,还是被称为江南最后一位名士的顾笃璜的创意呢!舞台两旁及对面均为名家的书法壁画楠木画屏,共26扇52面,有沈周、唐寅、文征明、王宠、徐渭、王铎等名人书画,为工匠高手杨氏所镌,使整个古典戏台的文化氛围十分强烈,艺术价值甚高。
        戏台前是卧虬堂,相传当年拙政园主王献臣与吴中才子文征明、唐寅、祝允明等相情相慕。仲春时节,藤飞花放,王献臣常在此宴饮诸子,名为“卧虬堂”。卧虬既因紫藤蟠屈似龙而名,又隐寓名士循世隐逸之意。堂外为紫藤院,这里有文徴明先生手植的紫藤,几百年过去,依然枝萝漫卷,古朴苍劲。
        一座忠王府,一段沉重的历史,当年,李秀成,这位和李鸿章同出生于1823年的青年才俊,如果不是出生于广西偏僻农村的一个贫苦家庭,如果他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也许,能够成为国家栋梁,但是,他身不由主地被卷入了太平天国之中,随着史料的不断披露,洪秀全的太平天国确实是劣迹斑斑到天人共怒的程度,李秀成在南征北战的过程中,也是杀人无数,但是,攻占苏州后,忠王却为苏州人撑起了一片晴朗的天,让苏州百姓过上了一段平安生活,是功,是罪,难说清。
        

千秋功罪,谁与评说?——忠王府走读记
千秋功罪,谁与评说?——忠王府走读记

千秋功罪,谁与评说?——忠王府走读记


千秋功罪,谁与评说?——忠王府走读记


千秋功罪,谁与评说?——忠王府走读记


千秋功罪,谁与评说?——忠王府走读记

 

 





千秋功罪,谁与评说?——忠王府走读记



千秋功罪,谁与评说?——忠王府走读记



千秋功罪,谁与评说?——忠王府走读记

千秋功罪,谁与评说?——忠王府走读记



 

千秋功罪,谁与评说?——忠王府走读记

千秋功罪,谁与评说?——忠王府走读记

千秋功罪,谁与评说?——忠王府走读记



千秋功罪,谁与评说?——忠王府走读记





千秋功罪,谁与评说?——忠王府走读记



千秋功罪,谁与评说?——忠王府走读记



千秋功罪,谁与评说?——忠王府走读记


千秋功罪,谁与评说?——忠王府走读记




千秋功罪,谁与评说?——忠王府走读记

千秋功罪,谁与评说?——忠王府走读记

千秋功罪,谁与评说?——忠王府走读记

千秋功罪,谁与评说?——忠王府走读记

千秋功罪,谁与评说?——忠王府走读记

千秋功罪,谁与评说?——忠王府走读记

千秋功罪,谁与评说?——忠王府走读记



千秋功罪,谁与评说?——忠王府走读记



千秋功罪,谁与评说?——忠王府走读记

千秋功罪,谁与评说?——忠王府走读记

千秋功罪,谁与评说?——忠王府走读记

千秋功罪,谁与评说?——忠王府走读记

千秋功罪,谁与评说?——忠王府走读记

千秋功罪,谁与评说?——忠王府走读记


千秋功罪,谁与评说?——忠王府走读记

千秋功罪,谁与评说?——忠王府走读记

千秋功罪,谁与评说?——忠王府走读记



千秋功罪,谁与评说?——忠王府走读记

千秋功罪,谁与评说?——忠王府走读记
千秋功罪,谁与评说?——忠王府走读记


千秋功罪,谁与评说?——忠王府走读记





千秋功罪,谁与评说?——忠王府走读记


千秋功罪,谁与评说?——忠王府走读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