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
西班牙输球,德国队输球,英格兰两连平,意大利两连平,法国队一片一负……2010年的南非,寒气逼人、冷门不断。当巴西遇到科特迪瓦,人们又开始担忧新的冷门。
人们的担忧其实并非没有道理,德罗巴的火线复出,让整支球队都有了一种魔力。他神奇般的康复速度,更像是一针强心剂,又像是一种生化武器:不仅仅是德罗巴,他所有的对于也都是“魔兽”。只可惜,巴西队是专打魔兽的奥特曼。
在强大的巴西面前,科特迪瓦的肌肉棒子们变得慌乱、无奈、暴躁,乃至酿成了最后的冲突。只要非洲球队,才会如此的情绪化;只有冠军底蕴,才能对冷门免疫。毫无疑问,科特迪瓦和巴西是两者最生动的代言人。
裁判
卡卡“红”了,法比亚诺手球了。两个既成事实,矛头都指向了裁判。
卡卡无疑是冤枉的,在表演系高材生凯塔面前,这个最不像巴西球员的巴西好孩子,甚至都没有申诉的机会。邓加暴跳如雷可以理解,这条硬汉看不惯娘性十足的装蒜行为;表演系前辈里瓦尔多也表示不解,则让人感到一种冤冤相报的戏谑。
没有误判,就没有世界杯。
1966年,如果没有误判,英格兰不会拿到那座遮羞布一般的夺冠;1986年,如果没有误判,马拉多纳经典的上帝之手不会出现;2002年,如果没有误判,韩国队不会有四强奇迹……误判本来就是足球比赛的一部分,无关阴谋论,别提道德观。足球不可知的魅力,误判也是其中之一。
所以,无论是卡卡还是克洛斯、科威尔的红牌,无论是法比亚诺的两次手球还是马拉多纳的一次手球,都只能说明裁判的业务失误,和球员的个人道德没有关系。即便马拉多纳真的是个不择不扣的混球,吸毒、枪击记者、有大把的私生子……
邓加
生存,还是死亡?莎士比亚的一问,成为千古经典。
华丽,还是功利?足球方式的选择,成为教练之惑。
毫无疑问,邓加是功利足球的代言人。这条响当当的足坛硬汉,凭借自己对恩师佩雷拉的一脉相承,将巴西华丽的外衣彻底扯去,打造成一支铁血之师。没有莎士比亚的文艺腔,没有哈姆雷特的哲思范。邓加的选择如此直接,犹如他的足球风格。
西班牙的极致华丽,犹如马诺宁愿在宝马里哭泣的爱情观:输了又如何,我们追求的是艺术,哪怕是艺“输”。
邓加不要艺术,更不要艺“输”。砍掉大罗、拿掉小罗,邓加是在赌博更是在打造完全属于自己的风格。在世界杯的舞台上,邓加不要不防守的大爷。
所以,他才有希望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