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实验,问心?

(2008-07-01 19:50:26)
标签:

设计对话

工作随想

分类: 吟走

    前几天,看到《私家地理》杂志的编辑余小姑娘的文章《大宅院的流金岁月》,这位细眉俊脸的女孩,在不动生色的冷静笔触中,把乌镇昨天、今天、明天岁月进化的必然梳理得波澜不惊,是我看过写今日古镇最真实最具深度的文章之一,文中有句话尤为印象深刻——“这是实验,也是问心。”

   可惜,近年对古镇、对景区规划、对酒店构建,还是感觉大多溺于“实验”,鲜于“问心”。从九十年代初大量港式酒店设计到近年来欧式和新古典主义潮流盛行,酒店风格的建筑与装饰设计总是随波逐流,酒店大堂更是“千堂一面”,无论星级高低、规模大小,业主都无不例外地挤出口袋内不宽裕的预算,在大堂的富丽堂皇上做足文章,但如果剥开花岗岩地面、石膏板吊顶和各式水晶云石或仿云石的壁面,看到的大都是雷同的结构,如天下所有的章鱼般,虽肢体舞动得眼花缭乱,定睛一看,就是那八条腿,一成不变又毫无美感。

    近年来,国内度假酒店及主题酒店己逐步抬头,但业内除了一般商务酒店的标准外,至今依然没有适合此类酒店的星级评定标准。国家旅游局前几年出台过一个“五A”星级景区的标准,沿循着现行星级酒店评定标准的思路,对“五A”景区内的厕所等级标准作了详细的规定,除了规定面积大小、布局等外,还规定了洁具的牌号,甚至规定了地面铺张须用花岗岩。

     碍于自己曾担任这个行业的“重要”职务,不敢妄自评判,只是揣想:选美除了规定三围,还必须规定衣料的成分吗?

    西栅以“休闲度假”定位,其酒店、会所的风格定位,直接显示和影响目的地品质与传播口碑。起初,一直对专业酒店设计公司的装修设计方案心存不满,总感觉对方的思路还停留在“商务酒店”,因而一而再、再而三地推倒方案,最后不仅自己构思,画起了图纸,还滑到了参与装修设计的领域。几年下来,悟到度假酒店“个性风格”远重于一般层面之上星级酒店的豪华,这种个性涵盖了酒店大堂、公共空间和房间的土建设计风格,本土化材料的选用等各方面,而最关键当是本土历史人文内涵的彰显及氛围的营造。

    前两天,与西栅的画家徐冰聊天,谈到当今中国画。徐冰说,现在画画难就难在既要从过去的画风中走出来,又能保留着固有的传统精髓。

    如同画画,中国的酒店也应该有自己的风格语言。到东南亚、泰国游览,一入酒店大堂就可以看到其本土化表情。西栅开业以来,发现抛开一般设计装修公司惯用手法,“大胆”装修的乌镇民宿、游客服务中心和恒益会所,游客反而评价颇高,原先心中多少有些惶惶然的石头终于放了下来。

    想起了梁漱溟老先生的话:“自从我们与西洋文化接触,受其包围,受其压迫,使我们不得不想法子应付此环境,所以一味地模仿人家,图变换自己。……而一度的变化自己,正是一度地加深地破坏自己。”用传统的土木去塑造现代功能的酒店,固守原有或仅是几招模仿,都无法走出新路,中国的乡土建筑体量小,传统土木材料选择面窄,传统元素用不用?如何用?用多少?用哪里?都要实验,尤要问心地实验。

    这几天,一直在考虑茶市街后几处空房的改造方案,一年多的反复论证,终于决定将原先闲置的几幢老房整体作为一特色小型酒店。

   西栅茶艺街后的几幢老房子呈“L”型排列,按功能需要,应加建一大堂。如何与周边建筑融为一体而不显突兀,实非易事。现场观摩多日,终决定采用以共用柱的方式,以两个相同平面的井型套亭的梁架组合,似亭非亭,是堂又非堂,满足了现场的空间需求。

  画完草图,让工匠制作了一个小样。放在桌上,井口扒梁法的构造,使梁架层层叠叠,充满了线条的迷人美感,雄健又质朴。

  这将是一个用中国传统木构造建成的酒店大堂,看到的是木柱与木梁的沉稳,闻到的是木作的清新。木性为“阳”,五行中,木属东方,是生命之源,“以木独尊”的中国人,在这样一个大堂中,应该会涌起一份由衷的亲切。

IMG_3893.JPG

    这种结构避免了了大跨度屋架屋顶过高弊端,一组歇山造型富有变化。

            

IMG_3893.JPG

  从模型下往上看。二组构架联成一体,井栏式的层层横梁魅力无穷,百看不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英模
后一篇:裴仓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