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传统建筑设计 |
在中国传统中,庭院不说“造园”,而称“构园”。一个“构”字,传神挑明了庭院非一般的土木绿化组合,而要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正因如此,清人汪春田言:“换却花篱补石阑,改园更比改诗难”。
过去的江南,庭院是主人品味气息的聚焦。许多雅淡的园子,往往是主人得意的行为艺术。造园如缀文,从立意到造景,主人会亲历亲为经营多年,许多时候,一次园中小聚,会将对庭院内某个局部,如漏窗洞壑、叠石阁廊,作出修改。传世的园子,讲究的是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木树草的映衬,移步换景的精妙,就连一块水边的石头造型,都有“贴水”与“近水”之分,古人,会把人生的感悟寄托,浓缩在这方寸之中。
乌镇,聚六朝旧地之精华,历代许多大名鼎鼎的文人墨客都来此游历吟诗,就连赫赫有名的明代大才子文徵明、祝允明都留下歌咏,《过王氏园壁题》,和《横山堂小咏》,就是他们描写乌镇庭院的佳作。
今天,传世的园子已是凤毛鳞角了。现代化催生的是大而无当、似曾相识的各式广场。欧洲的广场花园讲究的是对称规矩的视觉语言,树草修剪成条成块,庭院强调的是广阔雄伟,恰巧与高耸的欧式建筑相衬。而最早将中国庭院艺术移植过去的日本,其造景艺术不断发扬广大,其“枯山水”的禅意语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与日式低矮建筑相得益彰。但有一次我在嘉兴南湖的一处酒店,看到这样的日式庭院,却总觉这园子如一块天外殒石般突兀,细细一想,是周边建筑、装饰与庭园的风格不甚契合的缘故吧。如今天的国内城市中,甚至不断推出的楼盘小区中,人们更多追奉的是从北欧到地中海的各种风格欧式花园的局部奢华,在我看来,只能算是得其形而乏其神了。而清雅淡恬、空灵飘逸的中国庭园,仅成了几个老祖宗留下来的标本,人们对其唾弃的坚决,一如对待中国传统的民居一般。
很长时间,一直找不到一个叠假山的真正工匠高手。
一个好的中国庭院,就是一本文字凝固的绝世诗作。今天,当我们穿过灯红酒绿的纷杂,在庭院中观蝶飞荷摇,不禁自问:我是庄周,还是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