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生活记录 |
老戴在公司算是称得上元老级别了。九九年公司起步时,他刚从镇城建办退休,就一直在公司帮忙,负责古建筑保护修复方面的技术指导。今晚老戴设了家宴,除了请公司从北京来乌镇工作和己调往其他部门的同事外,还请了好几位在公司工作的非乌镇籍同事共聚。冬至节前,小小的家宴让他乡游子感受了家的温暖。
梁实秋在《雅舍谈吃》中说道:“我常觉得我们中国人的吃,不可忽略的是我们的家常便饭,每个家庭主妇大概都有几样烹饪上的独得之秘”。看得出,为这顿饭,老戴和戴师母精心准备了许久。白切羊肉、猪头糕、自腌脆菜等特色冷菜,早己令大家味蕾大开,而后一道道的热菜更是行云流水,目不暇接。虾子炒冬笋、炒鳝条、干贝丝、蟹糊、狗肉、汤鸡、八宝鸭、咸蹄膀,最受大家称颂的当然是红烧羊肉了,浓油赤酱,又香又嫩,这种烧法,是乌镇人家的传统。
圆桌上铺满了乌镇的地道美食,主人一家不断从厨房跑出跑进,热情招呼大家吃喝,并不时询问每道菜的咸淡,饭桌间,融洽着久违了的亲情。
不知几时,饭局变得越来普通了,饭局的舞台早己移到了酒店的包厢,上演着一出出热闹而又很快失忆的短剧。其实,这样的饭局更应称酒局,酒是花洒,在不同的季节,不断地浇灌着一朵又一朵“关系之花”,这样的场合,菜只是符号,是这个称之为“局”的聚会之插花。
很怀念以前的家宴,虽然一年只有一两次。请客的主人总是按自拟的菜单,准备好了一道又一道菜料,蹄筋、干贝早早就发好了,一席家宴在二、三天前就成了生活的重心。宴请开始后,男主人陪在桌前,吃几口后又忙不迭去换烧菜的女主人上桌。
但当请客主人把准备菜肴的时间和心情都以货币量化时,所有的聚会大多也相应成了一种流水了。
想念家宴,甚至想念在家吃年夜饭的感觉。
谢谢老戴今晚的家宴。我想起了台湾影片《饮食男女》,传统而又寡言的朗叔,在看着朋友吃他做的菜时,说的那句话:
我们坐在这里一起吃饭,本身是一种缘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