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兵的装备--班灶

标签:
骑兵饺子复杂地形炊具班长 |
当兵到连队后就发现了班灶,一个像马鞍一样的驮鞍上,捆着一个有两个口袋的大帆布袋子,鼓鼓囊囊的,这是什么武器?感到非常奇怪,忙问班长这是干吗用的?班长扔过来两个字:“班灶”,转身就走了。班灶???确实让谁听了也不知是干什么用的?是人用的?还是马用的?干脆打开看看,研究研究。后来才明白什么是班灶了,听我慢慢道来。
当兵的人都知道部队的伙食一般以连为单位开伙。无论是在营房还是野营拉练,都由炊食班为大家做好饭菜,战斗人员不必担心吃不上,吃不饱。而骑兵的野营拉练、野外驻训时,是以班为单位开伙,因此就有了骑兵的特殊装备――班灶。
班灶,顾名思义就是骑兵班用的野战灶具。其用途与步兵同样,是在战时和野外驻训时用的炊具。为什么骑兵要装备班灶呢?为什么不以连为单位开伙呢?条令条例中没有解释和规定。我的分析它是根据骑兵的特点应运而生的。一是骑兵的突出特点是速度快,通常以小分队执行战斗任务。如果与步兵那样携带大量的大锅大盆,只见战场上骑兵战士后面背一口直径一米二的大铁锅,一米三的大铝盆,奔驰在草原上,敌人肯定以为是骑兵装备了移动的马上雷达呢。二是骑兵机动性强,不受地形限制,可以通过草原、深山、密林等复杂地形。步兵连的灶具数量多、体积大,行进中是装在运输车上,机动车在复杂地形上是无法通过的,若把这些炊具捆在马身上,加上其它给养物资,怎么也得用十几匹马,炊食班就成马帮了。因此骑兵的炊具只能以班为单位,用马匹来携行,发明了班灶。
每次在野营拉练前,班长都要命令副班长认真的准备班灶。班灶的“内容”具全,也很实用。有一套三个的平底钢锅,大中小三个可套在一块,体积不大,用时煮饭、做菜、烧水三个锅可同时展开;一块长方形案板,一面用来合面,另一面用来切菜剁肉;一把盛饭舀汤的大勺,一把炒菜铲子;一把劈柴用的斧子;两把菜刀;长短两根擀面杖,用来擀面条包饺子;还有油壶、盐罐、调料罐、面袋等,还备有几根干柴,可谓是应有尽有。这些东西都装在一个有两个口袋的联体帆布袋子中,装好后把它固定在一个专用的驮鞍上。班里有一匹专用驮马,拉练时将班灶备在马身上,由一人牵着它随班行进。
真正体验班灶的用途是一九七七年的野营拉练。骑兵乘马行进一般一天40-60公里。第一天上午走了大约十几公里,就下达了宿营命令,连长分配了各排的宿营地后,各班就开始忙活了。有站岗的,有喂马的,有挖灶的,有找水的,有领粮的,有拾柴的,有切肉的,有洗菜的,有……,反正没有一个人闲着的,各班都在暗中比试,看谁做饭快,做的好,谁先吃完谁早休息,还要防着突然一个紧急集合号响,那就吃不完倒掉,收拾家伙就得走,那可就惨了。每次做饭都要看班长的组织能力和老兵做饭的熟练程度,还需要全班的密切配合。我们班这方面是弱项,结果第一顿饭吃的是揪面片,快是挻快,觉得还可以,反正是熟了,就是太咸了。
班灶平时也有用。当过兵在部队吃过饺子的都有过抢着煮饺子的经历,那个班包的快先包完,那个班先煮。前面煮的肯定是清汤清水,煮出来的饺子一个是一个,等几个班煮过后,锅里就成面汤了,再煮的饺子你说能有好吗?骑兵有班灶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能赶在前面就用大锅煮,不行就用班灶煮。有时哪个班也不愿意先煮,因为先煮出来旁边品尝的人太多,损失太大,怕不够了,谁也不会因为几个饺子翻脸吧。所以大多数班都在自己班里煮。只是锅太小,得分批才能煮完,往往是吃一会儿,等一会儿,吃到最后好象都没吃饱,其实几十个饺子已下肚了。
另外,有时老兵不知从哪个连队炊食班老乡那里弄块肉来,半夜三更起来用班灶煮喽,打个打牙祭。这些方便步兵老大哥可做不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