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日苏双方史料,对1945年“满洲战役”日方损失的估计
(2012-11-26 15:03:47)
标签:
二战日本苏联军事 |
参战规模:
按日方说法,至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的8月15日,关东军只有8个师团(其中某些师团只有部分兵力)与苏军交战。仅占关东军总兵力(在中国东北地区约24个师团)的三分之一。其中损失最大的是第5军所属部队。
按苏方说法,自8月9日至8月16日日终,苏军一共击溃或重创了日军8个师团和2个旅团。包括:
击溃:日本第5军(第124、126、135师团)。
重创:日本第3军(第79、112、127师团),第122、128师团。
苏方公布的击溃或重创的日本单位,恰好就是日方所宣称与苏军交战的部队。值得注意的是,苏方没有宣布任何一个日军师团被“歼灭”。
具体损失:
苏日双方均承认损失最大的日军单位为第5军。其所属三个师团也是仅有的被苏方宣布为“击溃”的日军兵团。
该军剩余2万兵力至8月18日才放下武器。苏方此后审问了该军军长清水规矩等人,查明该军总兵力为6万余人,交战中死亡或失去联系的共有4万余人。但清水强调第5军仍有2万兵力在手,如果天皇不宣布投降,则第5军将战至最后一兵一卒。苏方判定第5军的实际损失大概在3万人左右。
以上数据来自苏联公布的审问记录。战后,日方认为第5军至8月14日的损失为2万余人。一个因素是:清水等人向苏联提及的“4万”这个数字,包括了众多在8月18日前与第5军主力失去联系的部队。苏方资料也提到,8月18日后,仍有数千名属于第5军的“溃散”日军不断袭击苏军或在其他地区放下武器。另外,日方2万人的说法,截止8月14日,而苏方3-4万的说法则截止到8月18日。
第5军以外的日军部队,按日方公布的资料,第3军的伤亡约15000人(这个军被苏方宣布为“重创”)。其他日军单位损失5000人以上。
以下是日方公布的各单位(苏方宣布重创或击溃)至战争结束时(8月14日)的兵力(不含失去联系者):
第5军(苏方宣布为“击溃”):剩余约一半
第3军(苏军宣布为“重创”):剩余约三分之二
第128师团(苏军宣布为“重创”):剩余约一半
总的来说,具体到各单位,苏日双方对各单位损害情况的评估,倒也差不多。
综合判断:
按日方公布的数字,截止8月14日,关东军损失5万人左右。其中2万余人战死。苏联公布的资料也证实,战后放下武器的关东军中,只有2万多伤员。
日方另外宣称,8月14日后,另有2万日本军人死于“满洲境内”。但他们的死因就比较复杂了。有些死于对苏军的继续抵抗;有些被苏军俘虏后死亡;有些残留于当地,死于中国内战或者其他各种原因。并不尽然都是“满洲战役”的结果。
苏方则宣称,“满洲”战役期间(包括8月15日后),共打死日军及伪满军约8万余人。这个数字并不单纯指关东军,也包括了苏军在朝鲜以及日本北方领土的战绩。数据可能有些夸大,但也没到过分离谱的程度。
比较起来,美方宣布在冲绳战役期间击毙了11万日军。但按美国自己的估计,冲绳日军总兵力加上民兵在内也只有9-10万左右(日方资料是接近10万人)。按日方资料,日军正规部队、劳工、冲绳的各种民兵和民防组织(其中不少根本不算军事单位),加在一起死了约9万人。
日本宣布投降前,苏军抓获的俘虏不多。按俄方最新的说法,8月9日-15日,只有数十名日军被俘,另有八千多伪满军及朝鲜人向苏军投降。
笔者的综合判断是,“满洲战役”期间(含8月15后的部分交战),日军的全部损失约为6万人,其中战死者约3万。
与关东军约75万人的总兵力相比,这些损害远未到致命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