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东京踩一脚:至简至奢的大志满怀石料理

标签:
日本东京大志满怀石料理美食旅游 |
分类: 边吃边打嗝消食 |
对于日本怀石料理的名声早有耳闻,尤其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日本馆一楼那人均3000人民币一位的“料亭
紫”怀石料理套餐,几乎快成了上海世博会最博人眼球的新闻点之一了。
现在再去反观那3000人民币一位的怀石套餐,才发现其实那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怀石情怀”。除了器皿规制上保持着传统怀石一贯的花里胡哨,食材选取上却是什么高档什么稀缺就弄什么,甚至出现了鱼翅、龙虾、鲍鱼,以及分子技术的体现等。料亭紫怀石料理这种过分的讲求奢华,其实已然忤逆了怀石料理传统规制的要求,但似乎为了排场、面子以及档次各种虚荣心理,当时从食客、餐饮同行以及媒体渠道,都毫不吝啬赞美之词,将上海世博会这半年盛宴之下的花招秀腿称之为了“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创意怀石”!
http://s7/mw690/001qFyVpzy6O8ION1L886&690
http://s7/mw690/001qFyVpzy6O8ION1L886&690
对我们老百姓而言,当初看到很多趋之若鹜送钱膜拜只为一时口舌之欲的饕餮食客们,纷纷将其在料亭紫的怀石料理菜品通过纸媒、网媒,或者个人博客各种炫耀和吹捧,渐渐的,也大多是咽着口水,将“怀石料理”这个遥不可及的名词在国人心目中铁定地定格为了日本餐饮最顶级的一个形象代表。
时过境迁,如今去日本旅游的国人蔚然成风,加上日本经济的持续衰退,原来3000人民币一位的怀石套餐,现在甚至500人民币就可以品尝到了(抛开餐馆档次定位、经济因素,纯粹的挂羊头卖狗肉就忽略不考虑了)。
那么,想必高大上的怀石料理,我们也终究有了可以接近它了解它的机会了。
[规制]
真正的怀石料理,其精神内核究竟是什么样,只怕如今日本本地的食客们也有些模棱两可了。但追本溯源,解读“怀石”二字,依然是清晰、明确的:
最早的怀石料理原为在日本茶道的一个附属分支,是茶道之后主人请客人品尝的饭菜,其形式大多为“一汁三菜”(也有一汁二菜)。当然,现在茶道在日本依然是阳春白雪的行为艺术,而怀石料理早单独成为日本常见的高档菜色了。
至于“怀石”这个名词的来由,大家普遍认可的说法是在日本京都的寺庙中修行的僧人在戒规下清心少食,吃得十分简单清淡,但却有些饥饿难耐,于是将温暖的石头抱在怀中,以抵挡些许饥饿感,因此有了“怀石”的名称。
目前,在日本本土,最具知名度和口碑的怀石料理店主要包括了:京都三条的辻留、大阪高丽桥的吉兆、滋贺县东近江市的招福楼。
这次我们在日本受到日方企业的招待,就近在东京大志满餐厅吃了一顿怀石料理。从走菜内容和形式,不能说完全贴合传统怀石的规制,主体还是被保留了下来。算是一个现代商务版本的怀石套餐吧。
传统怀石作风保留至今变化最少的就是对食材及菜单的应季变化——重视季节感,最大限度利用当季食材的色泽、香味和味道。
但是呢,这种所谓季节感,其实也是很虚幻的存在。尤其对于我们这种非本土游客而言,完全搞不清楚秋季和冬季的食材究竟有着什么样的不同,想必除了厨师,只有专业美食家才有这种执念咯。
先为我们在大志满的怀石套餐来个合影吧~~~
算上酒水,也不过9道菜,从小菜、鱼生、汤煮、煎烤、凉拌,再到主食,水果以及抹茶。不同器皿、不同形态,寓意这传统怀石看起来简约之极,却以繁复仪式感贯穿的餐饮情怀。
其实传统怀石作风在出菜顺序上是特别讲究的,从必有的七点前菜(七种繁复做工的小菜)开始,依次为碗盛(带有汤汁的手工料理)、生鱼片、扬物(炸的)、煮物、烧物及食事(饭或汤),过去一定得照这个顺序上菜(所谓老规矩,哈哈~)。
这次我们在大志满餐厅吃的上菜顺序就略微作了调整,从下面的上菜单子可以看出,如今的怀石料理都开始谨守先冷菜再热菜的顺序了。
也是啊,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人的口味需求也在变化嘛~~~
[环境]
大志满在东京有好几家分店,主营牛肉火锅和怀石料理。在东京银座区域内众多的本土料理店中,也算是商务类型的高级餐厅之一。
考虑到我们出行方便,招待我们晚餐的日方企业特意选择了入住酒店就近的一家专营怀石料理的大志满分店。
传统怀石料理除了对食材、餐具有严格的要求外,就餐环境同样也在怀石几百年传承演变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回想上海世博会料亭紫的就餐环境,那么喧闹的世博会主题展馆之中,突然就隐藏了一个几乎隐蔽的独立日式庭院。庭院两面还围着一些竹子,阳光透过竹子照射进来,婆娑绰约。大玻璃窗外还水光潋滟,池塘底部铺满了细密的鹅卵石。一棵松树悬挂在半空,它的根须只是轻触到水面。就餐期间,水面上经常要飘起了一阵干冰浓雾,试图让松树就在雾中若隐若现,......
你看,凡事每个细节都能折腾到了极至,你说它简约还是奢华?如果对日式传统料理的禅宗文化不认同,我相信很多人只能从中看到一种矫情,于是昂贵的怀石料理吃到嘴里也最终落得一个“淡出鸟来”的结论罢了。
大志满虽建在闹市中央,写字楼宇之内,但餐厅装修依然一丝不苟。日式庭院的迂回精巧在及其有限的空间里被呈现得淋漓尽致。
为了确保每位食客的就餐环境得到最好的保障,餐厅每个房间都有特定的主题设计,但都以竹子、插花,以及池塘流水贯串一体。
http://s12/mw690/001qFyVpzy6O8JnCNujbb&690
植物选用:松竹梅,辅助以插花盆栽,又以卵石托底的溪流贯穿始终——从这些庭院设计的共性元素,可以看到传统怀石料理所追求的普遍审美和情趣。
http://s7/mw690/001qFyVpzy6O8JoSu2i36&690
植物选用:松竹梅,辅助以插花盆栽,又以卵石托底的溪流贯穿始终——从这些庭院设计的共性元素,可以看到传统怀石料理所追求的普遍审美和情趣。
http://s7/mw690/001qFyVpzy6O8JoSu2i36&690
我们所在的房间名为:“橘”——这家餐厅的每个房间都用一个单字水果名命名区分,橘黄色的壁灯不亮不暗地给每个房间入口指引了足够的光线。
房间内更是简洁,不过是一张餐桌,按食客人数提前放置好的椅子,墙壁上的书法作品甚至也体现得一贯简约。我使劲辨认,依稀看出有“春花、秋月”等字样——这狂草劲儿,受王羲之影响挺大啊我说。
落座后,桌上放置的不过是完全中国水墨画的餐垫和中式年画风的筷子纸套。不知何故,这样本来很传统的中式气质,出现在一海相隔的日本,反而令人觉得愉悦呢?!因为在咱国内的所谓高级餐厅里,哪个不是弄的各种金碧辉煌或者西洋欧式风格?!
咳~~~内心突然小小的有些难过。
http://s6/mw690/001qFyVpzy6O8IAc5GBc5&690
[菜品]
大志满的怀石套餐分好几个档次,宴请的日方选择了人均1万日元的档次,当前日元汇率一落千丈,折合人民币也就是500上下罢了。但这个档次已经可以酒水不限量了,除了各种日式啤酒,还有各种调味清酒都很值得尝试,对爱喝酒的食客而言,是个不错的选择。
http://s3/mw690/001qFyVpzy6O8IyBG6ea2&690
我前后尝试了三种调味清酒:梅子的、芋头的、大麦的?清清爽爽的居然也让我开始晕头转向起来。每上一种酒就更换一种杯子,转眼,眼前就多出三个不同图案的杯垫了,都是好雅致的绘画作品哈。
http://s3/mw690/001qFyVpzy6O8Izyj4ef2&690
好吧,开始上菜咯!
[菜品]
既然传统怀石源于日本茶道,又有京都寺庙修行僧人们的传说故事托底,从本质上将,传统怀石的菜品就应该都是简单清淡且追求食物原味的,这应该是怀石菜品的朴素本质。
无论是哪种级别和档次的怀石料理店,其菜式和一般的日本料理其实并没有多大不同,无非是寿司、刺身、烤鱼、腌渍的小菜、蔬菜豆腐,主食更是朴素到家的米饭。乍一看,真心令人生疑:动辄上万日元的怀石套餐都贵在哪里呀?
所以,如果说日本人将原本最简单不起眼的东西用尽心思将其以一种极至的状态呈现在餐桌上时,其中蕴含的人力心神,其价值就由此显现了。
http://s10/mw690/001qFyVpzy6O8Izk3uV99&690大志满的怀石套餐分好几个档次,宴请的日方选择了人均1万日元的档次,当前日元汇率一落千丈,折合人民币也就是500上下罢了。但这个档次已经可以酒水不限量了,除了各种日式啤酒,还有各种调味清酒都很值得尝试,对爱喝酒的食客而言,是个不错的选择。
http://s3/mw690/001qFyVpzy6O8IyBG6ea2&690
我前后尝试了三种调味清酒:梅子的、芋头的、大麦的?清清爽爽的居然也让我开始晕头转向起来。每上一种酒就更换一种杯子,转眼,眼前就多出三个不同图案的杯垫了,都是好雅致的绘画作品哈。
http://s3/mw690/001qFyVpzy6O8Izyj4ef2&690
好吧,开始上菜咯!
因为菜品随季节变换,我们这趟日本之行正好赶上秋末冬初,每人桌上都放了一张轻飘飘的菜单,上面言简意赅地罗列了即将登场的怀石套餐菜品。
容我一样样的回味哈......
http://s6/mw690/001qFyVpzy6O8PPqOKp05&690
http://s11/mw690/001qFyVpzy6O8IAfzIu9a&690
第二碟小菜是菠菜扇贝(帆立贝と法蓮草)。一个细小的瓷杯子啊,窝了一颗扇贝肉,压着一小撮菠菜,上面糊点黄芥末酱,点缀两粒松子。我能说我几乎一气之下一筷子就“光盘”了嘛~~~要我体会京都寺庙里修行僧人“怀石”的禅意,尼玛我已然深有体会了啊——真想让穿和服的妈妈桑给我烫一块鹅卵石让我怀一怀压压惊!
http://s11/mw690/001qFyVpzy6O8IB3qR4fa&690
一蓝一白,一大一小,一光洁一黯哑,两碟小菜口感算是绵软和清脆相呼应。从摆盘到菜品设计其实还是能体会厨师用心的。
好吧,我其实一直在喝梅子果酒压惊,一直压到微醺状。
http://s14/mw690/001qFyVpzy6O8IBrDWdad&690
第二道:盛り合わせ,也就是鱼生什锦拼盘。
这道拼盘是一个大黑方形粗瓷盘子上摆了一节楠竹,竹节内底部铺着一叶竹叶,依次有:萝卜片上是三文鱼,紫苏叶上是鲷鱼,还有一弯去头虾肉。
http://s16/mw690/001qFyVpzy6O8IDiPJZ4f&690
好不容易见到有分量的菜品,尤其我还是个海虾控,便首当其冲拿虾肉下筷。这虾肉味道果然又嫩又鲜,我内心好希望整节竹子里堆满虾啊~~~
http://s1/mw690/001qFyVpzy6O8ID40o0a0&690
鲷鱼肉倒也算不错,但三文鱼却意外的非常失败——居然吃出鱼筋线来。当时我内心一阵失落,传说中食不厌精的刀工呢?厨子们各种号称对食材处理方面挑剔到令人为难的精神呢?都在哪儿呢???
http://s4/mw690/001qFyVpzy6O8ILfihB83&690
就在我为吃三文鱼吃到鱼筋感到莫名伤心时,突然发现对面的日方朋友居然把黑瓷盘上装饰用的胡萝卜片也夹起放嘴里了。我懵懂的心灵小小震撼了一下,旋即赶紧把眼前盘子里竹节里的所有花花草草全吃了!
http://s15/mw690/001qFyVpzy6O8IKqvKK5e&690
[盛具]
在写这篇博文前,我托日企工作的朋友帮我将大志满的菜品单翻译了一下,然后我看到了怀石料理对于食物盛具的一种升华,那就是第三道菜品:煮物,其实就是炖制料理。
重点是:菜单上对这道炖制菜品的内容没有任何描述,不是什么鸭肉、猪肉、牛肉,更不是什么鱼肉蔬菜,而是一只碗的名字——治部椀。
吃到这里,实在要特别说一说支撑怀石料理几百年传承至今并被抬举到如此高贵冷艳地步的另一个很关键元素——盛具。
2、在吉兆怀石料理使用的诸多器皿中,有些器皿据说是久达400年历史的古物,是日本古代文人、贵族和僧侣曾经使用过的。而这些器皿中大多是一种叫乐烧的陶器。日本镰仓时代从中国宋朝传入陶瓷工艺,但经过演化,烧制工艺又融入日本本地陶器的烧制方法,以及高丽茶器的影响。最后发展成如今的乐烧。
3、最后来说说漆椀。椀这个字算是日本自造汉字,其实之所以漆器能够在日本盛行,据说是日本直到江户时代初期依然没有掌握好中国制瓷工艺,慢慢作为替代品,漆器越来越盛行,如今几乎成为日本引以为豪并达到自夸地步的传统漆器工艺。
在怀石料理用餐规制中,喝酒及饮料的都是玻璃或水晶杯子,盛放菜肴的基本多用陶瓷,而食客会捧执于手中,尤其是可能会与嘴唇相触的,则一般就采用漆器了。
究其原因,据说是因为漆器的触感最为温润,可以给食客带来相对愉悦的唇齿感受。
好吧,怀石的逼格就此提升到了一个令其他餐饮国度无法直观体会的高度了,你说食材再精细,谁都可以搞定;环境要求多挑剔,谁也都可以搞定;服务质量也可以学习;厨师技艺高超也可以磨练——那么对于餐具的意识流感受,只怕如果不是食客主观上有倾向,那就只能依赖某个餐饮体系去灌输其内在的精神情怀了。
一顿饭,吃成了文化,吃成了禅宗修行,吃成了精神旅行——这逼格,只有怀石料理敢这么HOLD~~~
还是老老实实回到菜品上来吧:
大家如果有兴趣,又恰好懂日文。建议可以去大志满官方网站去了解一下治部椀这道菜。
俨然治部椀是大志满怀石料理的当家菜品了。
其实所谓治部(煮),是日本加贺地区在炕炉上煮制的传统家庭料理,大志满将其盛放在高级的漆制木碗中,升华为“治部椀”这个名字,来作为怀石料理的一道菜,算是大志满的招牌和经典了。
http://s5/mw690/001qFyVpzy6O8IO6q6U84&690
但容我不客气的说一句:这碗折箩,实在勾芡得有些过了!而且不咸也不甜,我能说看起来有小半碗的大烩菜,实际上完全吃不出什么味道啊......漆器工艺再流弊,可东西不好吃啊——或者说:怀石境界太高了,已然没有了人间烟火味道啊。
http://s13/mw690/001qFyVpzy6O8ING4oI4c&690
我心有戚戚然中等待着下一道菜品的登场。
第四道:焼物。中文译为煎烤料理,我们这次吃到的是煎大马哈鱼。只不过,鱼肉在煎烤之前要用酒糟腌制过,穿和服的妈妈桑端上一个很是粗狂的盛具,沉甸甸的,却只盛了一小块大马哈鱼。
http://s6/mw690/001qFyVpzy6O8PPqOKp05&690
第一道:先付,也就是饭前的开胃小菜。
开胃小菜先后上来两碟,第一碟是鱼白豆腐(白子豆腐)。按常理白子应该日本人最喜欢的鱼类精巢啊。但实际上我只看到四方白豆腐上面摆放了两节貌似蟹棒的玩意儿啊~~难道此白子非彼白子?
反正是第一道小菜嘛,量又少,两筷子就没了,当时我就思量不要猪八戒吃人参果,控制再控制,但始终还是没吃出这款豆腐的滋味来。
只好先喝口梅子果酒压压惊!
开胃小菜先后上来两碟,第一碟是鱼白豆腐(白子豆腐)。按常理白子应该日本人最喜欢的鱼类精巢啊。但实际上我只看到四方白豆腐上面摆放了两节貌似蟹棒的玩意儿啊~~难道此白子非彼白子?
反正是第一道小菜嘛,量又少,两筷子就没了,当时我就思量不要猪八戒吃人参果,控制再控制,但始终还是没吃出这款豆腐的滋味来。
只好先喝口梅子果酒压压惊!
第二碟小菜是菠菜扇贝(帆立贝と法蓮草)。一个细小的瓷杯子啊,窝了一颗扇贝肉,压着一小撮菠菜,上面糊点黄芥末酱,点缀两粒松子。我能说我几乎一气之下一筷子就“光盘”了嘛~~~要我体会京都寺庙里修行僧人“怀石”的禅意,尼玛我已然深有体会了啊——真想让穿和服的妈妈桑给我烫一块鹅卵石让我怀一怀压压惊!
http://s11/mw690/001qFyVpzy6O8IB3qR4fa&690
一蓝一白,一大一小,一光洁一黯哑,两碟小菜口感算是绵软和清脆相呼应。从摆盘到菜品设计其实还是能体会厨师用心的。
好吧,我其实一直在喝梅子果酒压惊,一直压到微醺状。
http://s14/mw690/001qFyVpzy6O8IBrDWdad&690
第二道:盛り合わせ,也就是鱼生什锦拼盘。
http://s16/mw690/001qFyVpzy6O8IDiPJZ4f&690
好不容易见到有分量的菜品,尤其我还是个海虾控,便首当其冲拿虾肉下筷。这虾肉味道果然又嫩又鲜,我内心好希望整节竹子里堆满虾啊~~~
http://s1/mw690/001qFyVpzy6O8ID40o0a0&690
鲷鱼肉倒也算不错,但三文鱼却意外的非常失败——居然吃出鱼筋线来。当时我内心一阵失落,传说中食不厌精的刀工呢?厨子们各种号称对食材处理方面挑剔到令人为难的精神呢?都在哪儿呢???
http://s4/mw690/001qFyVpzy6O8ILfihB83&690
就在我为吃三文鱼吃到鱼筋感到莫名伤心时,突然发现对面的日方朋友居然把黑瓷盘上装饰用的胡萝卜片也夹起放嘴里了。我懵懂的心灵小小震撼了一下,旋即赶紧把眼前盘子里竹节里的所有花花草草全吃了!
http://s15/mw690/001qFyVpzy6O8IKqvKK5e&690
[盛具]
在写这篇博文前,我托日企工作的朋友帮我将大志满的菜品单翻译了一下,然后我看到了怀石料理对于食物盛具的一种升华,那就是第三道菜品:煮物,其实就是炖制料理。
重点是:菜单上对这道炖制菜品的内容没有任何描述,不是什么鸭肉、猪肉、牛肉,更不是什么鱼肉蔬菜,而是一只碗的名字——治部椀。
吃到这里,实在要特别说一说支撑怀石料理几百年传承至今并被抬举到如此高贵冷艳地步的另一个很关键元素——盛具。
http://s14/mw690/001qFyVpzy6O8IMVKJD7d&690
既然传统怀石料理极端讲求精致,从食材到环境到上菜顺序,没有一个地方不是被折腾到极致的。那么吃饭最重要的餐桌用具自然也一定是非艺术品而不能见客的了。
1、到夏季时,吉兆会从法国订购巴卡拉水晶餐具,这家有250年历史的巴卡拉水晶可是公认世界最昂贵的水晶制品,吉兆采购的水晶餐具据说还是单独定制的,既要保留法国水晶的绚丽,还要体现日本文化的雅致。吉兆费这么大劲的目的无非是希望夏天酷暑烈日下给来就餐的客人营造一股清凉的感觉。既然传统怀石料理极端讲求精致,从食材到环境到上菜顺序,没有一个地方不是被折腾到极致的。那么吃饭最重要的餐桌用具自然也一定是非艺术品而不能见客的了。
主要盛装食物的器具有陶器、瓷器、漆器等。
抛开禅宗或者文化之类的因素,食物餐具的规制之极端,个人认为用变态来形容其实挺合适的。但偏偏怀石料理之所以自诩阳春白雪,食物盛具方面的体现确实无法忽视。
干脆来散布一个听说来的故事,就是日本顶级怀石料理店——大阪高丽桥的吉兆餐厅所使用的餐具几乎可以称为对食物盛具变态要求的最好典范:
干脆来散布一个听说来的故事,就是日本顶级怀石料理店——大阪高丽桥的吉兆餐厅所使用的餐具几乎可以称为对食物盛具变态要求的最好典范:
2、在吉兆怀石料理使用的诸多器皿中,有些器皿据说是久达400年历史的古物,是日本古代文人、贵族和僧侣曾经使用过的。而这些器皿中大多是一种叫乐烧的陶器。日本镰仓时代从中国宋朝传入陶瓷工艺,但经过演化,烧制工艺又融入日本本地陶器的烧制方法,以及高丽茶器的影响。最后发展成如今的乐烧。
3、最后来说说漆椀。椀这个字算是日本自造汉字,其实之所以漆器能够在日本盛行,据说是日本直到江户时代初期依然没有掌握好中国制瓷工艺,慢慢作为替代品,漆器越来越盛行,如今几乎成为日本引以为豪并达到自夸地步的传统漆器工艺。
在怀石料理用餐规制中,喝酒及饮料的都是玻璃或水晶杯子,盛放菜肴的基本多用陶瓷,而食客会捧执于手中,尤其是可能会与嘴唇相触的,则一般就采用漆器了。
究其原因,据说是因为漆器的触感最为温润,可以给食客带来相对愉悦的唇齿感受。
好吧,怀石的逼格就此提升到了一个令其他餐饮国度无法直观体会的高度了,你说食材再精细,谁都可以搞定;环境要求多挑剔,谁也都可以搞定;服务质量也可以学习;厨师技艺高超也可以磨练——那么对于餐具的意识流感受,只怕如果不是食客主观上有倾向,那就只能依赖某个餐饮体系去灌输其内在的精神情怀了。
一顿饭,吃成了文化,吃成了禅宗修行,吃成了精神旅行——这逼格,只有怀石料理敢这么HOLD~~~
但是,如果我说对于这种内在情趣上的投合,如同咱国粹昆曲一般,不是有执拗的人是不能感同身受的,绝大多数其实都是在凑热闹罢了。
大家同意嘛?
不同意!
那就解开这个红漆木碗,吃一口烧鸭肉,压压惊!
大家同意嘛?
不同意!
那就解开这个红漆木碗,吃一口烧鸭肉,压压惊!
还是老老实实回到菜品上来吧:
单纯就这份炖制料理而言,大致就是将鸭肉片成薄片,然后裹上面粉,用以裹住鸭肉的香味,同时在后续炖煮时可以让高汤起到勾芡的作用。高汤据说是用甜料酒、白糖、盐、酱油、日本酒等佐料吊煮完成的,将鸭肉、面筋、香菇、竹笋、胡萝卜、豆角、豆腐等食材一起入高汤微火炖煮。
盛入治部椀后又点了些芥末调料,然后端上桌。
http://s6/mw690/001qFyVpzy6O8IMYkh715&690盛入治部椀后又点了些芥末调料,然后端上桌。
大家如果有兴趣,又恰好懂日文。建议可以去大志满官方网站去了解一下治部椀这道菜。
俨然治部椀是大志满怀石料理的当家菜品了。
其实所谓治部(煮),是日本加贺地区在炕炉上煮制的传统家庭料理,大志满将其盛放在高级的漆制木碗中,升华为“治部椀”这个名字,来作为怀石料理的一道菜,算是大志满的招牌和经典了。
http://s5/mw690/001qFyVpzy6O8IO6q6U84&690
但容我不客气的说一句:这碗折箩,实在勾芡得有些过了!而且不咸也不甜,我能说看起来有小半碗的大烩菜,实际上完全吃不出什么味道啊......漆器工艺再流弊,可东西不好吃啊——或者说:怀石境界太高了,已然没有了人间烟火味道啊。
http://s13/mw690/001qFyVpzy6O8ING4oI4c&690
我心有戚戚然中等待着下一道菜品的登场。
第四道:焼物。中文译为煎烤料理,我们这次吃到的是煎大马哈鱼。只不过,鱼肉在煎烤之前要用酒糟腌制过,穿和服的妈妈桑端上一个很是粗狂的盛具,沉甸甸的,却只盛了一小块大马哈鱼。
http://s3/mw690/001qFyVpzy6O8IR4AWC72&690
和鱼肉一起搭配在乐烧盘子里的,还有几根看起来很奇怪的食材,打听了一下,据说是用酱油煮过的芋头梗,以及两粒不明觉厉的绿豆子。
http://s11/mw690/001qFyVpzy6O8IRIqoiba&690
我已经没有心情去欣赏这个实际很难看的绿色陶器,意兴阑珊地吃掉了大马哈鱼、芋头梗,以及那两粒糯糯的豆子。
http://s8/mw690/001qFyVpzy6O8ISdshN37&690
不知何故,自从吃完那块带鱼筋线的三文鱼后,我就没再吃到让我满意的菜品了,更别提什么惊艳啊咋舌之类,基本满意的都木有。这块大马哈鱼,虽然它身后的传奇故事也是令人觉得各种不容易,但对于食客本意而言,吃到嘴里的味蕾感受才最重要吧。
我觉得或许自己需要到寺庙里修行一阵子,就没准怀里揣块热石头也觉得管饱,到那个时候再来吃怀石料理——打住吧,一个刚出锅的热馒头就足以令我升仙咯!
http://s1/mw690/001qFyVpzy6O8ISDWCIf0&690
接着上第五道菜:酢物。其实我心里一直希望能上道天妇罗这种硬菜——毕竟油炸食物吃起来过瘾啊,等到最后,却还是端上来一盘凉菜,我的心就彻底凉了。
个人觉得,整套怀石菜品上到这个阶段基本已经没有更多值得期待的东西了,从第一道开胃小菜到最后一道凉拌,作为首尾呼应,口味的完整性是有了。但中间三道的:刺生、炖煮、煎烤,始终都保持一种简单直接的味道而缺乏味蕾综合刺激,只能表达怀石菜品传统规制的保守性——或许当初京都寺庙僧人的禅宗修行,也就表达这样追求清淡隽永的本质。
http://s8/mw690/001qFyVpzy6O8IUAvSTa7&690
忘却尘世间对刺激性味道的留恋,才能达到食色两忘的境界——或许这是怀石料理的内核所在吧。
http://s3/mw690/001qFyVpzy6O8IVpjQ632&690
既然菜品已经全部上完,我几乎是松了一口气,因为各种口味的调味清酒已经把我熏得七七八八了。这个时候只能期盼最后来份主食溜溜缝啊。
于是主食(お食事)上桌了,居然不是传统的白米饭,而是:冰见乌冬面。
http://s1/mw690/001qFyVpzy6O8IXnHJC30&690
话说这冰见乌冬面也是不简单。据说出自富山县冰见市周边的乡土料理,更是日本四大乌冬面之一。
和鱼肉一起搭配在乐烧盘子里的,还有几根看起来很奇怪的食材,打听了一下,据说是用酱油煮过的芋头梗,以及两粒不明觉厉的绿豆子。
http://s11/mw690/001qFyVpzy6O8IRIqoiba&690
我已经没有心情去欣赏这个实际很难看的绿色陶器,意兴阑珊地吃掉了大马哈鱼、芋头梗,以及那两粒糯糯的豆子。
http://s8/mw690/001qFyVpzy6O8ISdshN37&690
不知何故,自从吃完那块带鱼筋线的三文鱼后,我就没再吃到让我满意的菜品了,更别提什么惊艳啊咋舌之类,基本满意的都木有。这块大马哈鱼,虽然它身后的传奇故事也是令人觉得各种不容易,但对于食客本意而言,吃到嘴里的味蕾感受才最重要吧。
我觉得或许自己需要到寺庙里修行一阵子,就没准怀里揣块热石头也觉得管饱,到那个时候再来吃怀石料理——打住吧,一个刚出锅的热馒头就足以令我升仙咯!
http://s1/mw690/001qFyVpzy6O8ISDWCIf0&690
接着上第五道菜:酢物。其实我心里一直希望能上道天妇罗这种硬菜——毕竟油炸食物吃起来过瘾啊,等到最后,却还是端上来一盘凉菜,我的心就彻底凉了。
这道醋拌凉菜主食材用的是鳗鱼,下面配的芹菜和嫩海带,用芝麻酱调和。依然是清淡,依然是追求食材本味。
http://s9/mw690/001qFyVpzy6O8ITopPaf8&690个人觉得,整套怀石菜品上到这个阶段基本已经没有更多值得期待的东西了,从第一道开胃小菜到最后一道凉拌,作为首尾呼应,口味的完整性是有了。但中间三道的:刺生、炖煮、煎烤,始终都保持一种简单直接的味道而缺乏味蕾综合刺激,只能表达怀石菜品传统规制的保守性——或许当初京都寺庙僧人的禅宗修行,也就表达这样追求清淡隽永的本质。
http://s8/mw690/001qFyVpzy6O8IUAvSTa7&690
忘却尘世间对刺激性味道的留恋,才能达到食色两忘的境界——或许这是怀石料理的内核所在吧。
http://s3/mw690/001qFyVpzy6O8IVpjQ632&690
既然菜品已经全部上完,我几乎是松了一口气,因为各种口味的调味清酒已经把我熏得七七八八了。这个时候只能期盼最后来份主食溜溜缝啊。
于是主食(お食事)上桌了,居然不是传统的白米饭,而是:冰见乌冬面。
http://s1/mw690/001qFyVpzy6O8IXnHJC30&690
话说这冰见乌冬面也是不简单。据说出自富山县冰见市周边的乡土料理,更是日本四大乌冬面之一。
其实我们都知道,乌冬面的故乡依然在中国。一般认为是在唐朝,来中国求学的日本高僧弘法大师从中国带回了小麦种子,同时也带回了乌冬面的制法。最早的乌东面其实就是中国的切面,基本做法是用盐水和小麦,后来日本加入了本土水稻碾成的大米粉,逐步改变了切面的口感,加上日本自成一体的“酱汤汁”,调和成如今日本乌东面的各种吃法。
http://s6/mw690/001qFyVpzy6O8J0fwln95&690
然而,怀石料理始终追求食物本味的规制,在主食方面原则上都是提供白米饭,即便应季节要求而调换成乌东面,也不会是浓郁的酱汤口味——这不,从摆盘已然看不到任何肉汤酱汁类的辅助,顶多点蘸一些淡酱油,仅此而已。
http://s6/mw690/001qFyVpzy6O8J1UmvHb5&690
然而,怀石料理始终追求食物本味的规制,在主食方面原则上都是提供白米饭,即便应季节要求而调换成乌东面,也不会是浓郁的酱汤口味——这不,从摆盘已然看不到任何肉汤酱汁类的辅助,顶多点蘸一些淡酱油,仅此而已。
http://s6/mw690/001qFyVpzy6O8J1UmvHb5&690
清清淡淡地吃完了整套怀石料理,然后又端上来更加清清淡淡的餐后水果(お食後)。
餐后水果的主料是秋梨,腌制过的。再配一点鱼胶果冻和猕猴桃,齐活。
http://s6/mw690/001qFyVpzy6O8Jd0NcV15&690
很奇怪的是,平时饭量不小的我,居然也吃饱了,而且真的是吃不下的感觉——当然,我始终认为这种饱腹感缘于味蕾一直没有被刺激起来,倘若中间随便有道菜上的辣子鸡丁之类,哈哈~~~那,简直了。
很奇怪的是,平时饭量不小的我,居然也吃饱了,而且真的是吃不下的感觉——当然,我始终认为这种饱腹感缘于味蕾一直没有被刺激起来,倘若中间随便有道菜上的辣子鸡丁之类,哈哈~~~那,简直了。
算是对怀石原本来自茶道的一种应和。
http://s10/mw690/001qFyVpzy6O8JgHwF379&690
从茶道中来,再回到茶道中去。怀石之所以为怀石,它原本就是最简单最质朴的一种餐饮传统,只不过,时日至今,这种对一切食材本味的追求,因为对环境、餐具以及各种食材甚至吃法、烹饪技艺的苛刻限定,慢慢的,反而演变成一种奢侈且拘谨的行为艺术。
http://s10/mw690/001qFyVpzy6O8JgHwF379&690
从茶道中来,再回到茶道中去。怀石之所以为怀石,它原本就是最简单最质朴的一种餐饮传统,只不过,时日至今,这种对一切食材本味的追求,因为对环境、餐具以及各种食材甚至吃法、烹饪技艺的苛刻限定,慢慢的,反而演变成一种奢侈且拘谨的行为艺术。
吃饭,本身只是为了果腹,必要的规制是人类作为高级动物的自我文明约束。然而,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前一篇:去东京踩一脚:银座木曾路雪花牛肉
后一篇:你终于不用再牵挂 * 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