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厦门集美学村

(2023-04-10 11:53:56)
标签:

旅游

厦门集美学村

 

从鼓浪屿回到市内的第二天,我们乘地铁来到集美学村参观,这里是陈嘉庚先生出生、晚年工作与生活的地方,他为了祖国的富强而大办教育,为办学事业沤心沥血,成为大家的楷模。

集美学村位于集美半岛的集美村,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13年开始倾集创办,总面积约三千多亩,在校师生十多万人,原包括厦门水产学院、集美航海学院、集美师范专科学校、福建体音学院和集美财经专科学校,现已全部并入集美大学,还有集美的中学、小学和幼儿园等,早期的集美学村大多数建筑由陈嘉庚先生亲自规划设计,他既融中西风格于一炉,又体现了典型的闽南侨乡的建筑方格,无论是高大壮观的校舍堂馆,还是小巧典雅的亭台廊榭,无一不是琉璃盖顶,龙脊凤檐,雕梁画栋,人们称其为“嘉庚风格”。

出地铁站我们沿龙舟池的外堤向村内方向走去,龙舟池建于1955年,由海滩上筑堤围垦而成,面积很大,池畔建有式样各异的七个亭子,便于赏景或静学,龙舟赛每年端午节在此举行,除追思屈原,更倡导“诚毅”精神,与团队精神,才能取得好成绩。拐过龙舟池,来到南薰楼前,它是集美学村早期的代表性建筑,位于集美中学内,由主楼及两侧附楼组成,呈V字形,主楼高15层,属西式建筑,但屋顶置中式方亭,两侧附楼似展翅双翼,凌云腾飞。南薰楼全部用细致花岗岩建造,绿瓦飞檐,无论是建筑风格或立面装饰,均很有特色。人们笑称它是穿西装戴斗笠,三曲燕尾脊,出砖入石带彩色,梁檩桁柱不油漆。楼名取自虞舜时南风诗: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氏之愠兮。以示嘉庚先生一生兴学造就后代之心愿。

沿着鳌园路往前走,便是延平故垒,这里也是集美寨遗址,为郑成功雄据厦门时在明万历十四年(1660)所建,主要用于屯防营寨,现仅存石寨门及两侧石墙,寨门后有两石,石旁有一旧铁炮,石上刻有隶书“延平故垒”四字,寨后侧有一古榕树,枝叶茂密,覆盖寨门,形成一古色盎然的自然景观,郑成功曾受封延平王,故集美寨又有“延平故垒”之称。

鳌园路一直延伸到村内,嘉庚公园的南门由于疫情不开,我们只能一直走到正门才进入公园,公园与鳌园相连,里面是按传统园林布局,内有文化广场和陈嘉庚纪念馆,于1992年建成,是游客与村民活动的地方,靠海边处有木栈道,但属浅海滩,几百米外才有海水,有点象深圳的后海湾,公园内还有水池、曲桥、石栏和大片草地。而鳌园为公园内向水面伸出的一个小岛,形为海龟,故为鳌园,它比较有观光价值,鳌园内有650多幅青石雕,是闽南石文化的代表作,而园中央是集美解放纪念碑,碑高28米,上面有毛主席手书“集美解放纪念碑”七个鎏金大字,而陈嘉庚先生墓地就位于纪念碑正前面,它面朝大海。

走出公园,我们走进村内午餐,午餐后我们接着参观嘉庚先生故居和陈列馆,位于嘉庚路149号的一座两层小楼房,是嘉庚先生居住过的地方,而西侧的一栋三层楼房,则为其陈列馆,馆内以图片、文字,配以部分实物,详尽展示先生一生经办实业,办教育,参政等情况,这里有他的手稿、衣服及日常生活用具等遗物,为了筹钱办学,先生十分节俭,我们见到他的衣服补了又补,皮鞋也穿了很久,一生多次在东南亚与中国之间穿梭,从开始支持孙中山辛亥革命到抗日救亡运动,以至最后回国办学和参政议政,为祖国事业鞠躬尽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