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厦门鼓浪屿(2)

(2023-04-10 11:36:19)
标签:

旅游

厦门鼓浪屿(2

 

上午,我和太太首先来到菽左花园,位于鼓浪屿南部,建于民国二年(1913),面向大海,背倚日光岩,原是地方名绅林尔嘉的私人别墅,花园分为藏海园和补山园两大部分,各有五 景。藏海五景为眉寿堂、壬秋阁、真率亭、四十四桥、招凉亭,补山五景为顽石山房、十二洞天、爱吾庐、听潮楼和小兰亭。

我们从大门进入,首先来到眉寿堂,为园主宴请宾客之所。眉寿即长寿,语出《诗经》中的《期风·七月》:“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苏东坡另写道:“祝君眉寿似增川”,眉寿堂临海两边有曲堤,每逢大潮,坐在堤上俯身可以掬水,倘在月夜,又可领略“掬水月在手”,“满目飞明镜”的意境。左侧则是壬秋诗阁,建于农历岁次壬戌之秋而得名,主人经常在此邀客吟诗。壬秋诗阁水陆各半,东西两拱门,一背陆一朝水,在此可观山赏海,山岚流云,帆影欧鸟,尽收眼帘。

沿着曲堤向大海走去,就到离岸不远的枕流濑石,曲堤称四十四桥,因主人建桥时四十四岁而得名,桥下有闸门,把海水引入园内,构成大海、外池和内池三处,别具心思。桥身迂回曲折,凌波卧海,宛如游龙。枕流濑石位于桥中间,卧水而镌有“枕流”,叠在其上还有一块巨石,因耸天而镌有“海阔天空”,而在桥每处转弯,均建有桥亭,形状各异,真率亭为菱形,渡月亭实际上类似水榭,呈半月形,上有楹联:“长桥支海三千丈,明月浮空十二栏”,似在启迪游人,明月之夜游此最佳。它南北走向,东西开窗,待月迎风,花影移墙,构成“月是故乡明”的柜景,月光滟滟随波千万里之际,则满目飞明镜,掬水月在手,千波亭为正方形,造型幽雅精巧,游人在此观潮、听潮,各尽其妙,招凉亭位于四十四桥尽头,亭如展开的折扇,亭旁有一片倾斜的削壁,状如屏风,题名“石屏”。壁上有“峰回路转”题字。在月夜,坐在亭里,看皓月当空,静影沉壁,令人浮想联翩,月下清声,轻如细语,仿佛与人谈心。

在此登上山峰,我们来到鼓浪屿钢琴博物馆,这是中国第一座钢琴博物馆,位于菽庄花园的听潮楼或叫听涛轩,这是澳洲爱国华侨胡友义和黄玉莲夫妇一生收集的70多架各个时代的名贵钢琴,无偿捐献给故乡政府,由此建立了钢琴博物馆,鼓浪屿近代培养了祖国很多钢琴家,这里学习钢琴成为家家户户的传统,在三天游览的过程中,我们不时从大街小巷传来悠扬的琴声,在两个展馆中,我们看到稀世名贵的镏金风琴,有世界最早的四角钢琴,最大的立式钢琴,古老的手摇钢琴,以及100多年前的脚踏自动演奏钢琴等。这台1928年由美国制造的全自动“海那斯”牌名琴,用一卷卷打孔的古琴谱逼真地弹奏出贝多芬、肖邦、勃拉姆斯的作品。我不懂音乐和钢琴,但我的儿子与女儿小时候曾在少年时期从师姚关荣老师学琴,并曾在香港青少儿钢琴比赛中获奖,所以每次看到钢琴或听到琴声,总有一种亲切的感觉,十几年前孩子学琴的情形又在脑海中浮现,所以很有感情。

我们最后来到十二洞天,这是在一幢巨大的山崖上人工造出来的连环洞,整个十二洞天用紫红、棕赤色的砂岩、页岩、砾岩和火山流纹岩筑成,洞室大小、形状各异,小径错落,上下盘旋,曲折迷离,寓意“洞天福地”,很多游客来到这里,兴致勃勃,上串飞跳,总想把十二洞室走遍,但经常进洞之后摸不出路来。十二洞室以地支的子、丑、寅、戊、亥为名,所以只有走遍,才能享所有时节的福分,真是有创意,游览菽庄花园占去我们大半天时间,感觉上还匆匆忙忙看不够,这里借海借山非常有特色,是我见过的非常好的庄园之一,与苏州园林有本质不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