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印象(1)
(2023-04-07 13:30:29)
标签:
旅游 |
海宁印象(1)
从千岛湖回到杭州,我们没有停留,直接在城站坐上地铁。当时离开千岛湖的时候,我们的目的地是嘉兴或海宁,有三条途径可以选择,一是坐高铁直接从千岛湖站到嘉兴站,二是坐跨市大巴直接到达嘉兴或海宁,但是这两种方式都不十分方便,一是班次少,二是高铁站或跨市长途大巴站离千岛湖镇中心都很远,我们最后的选择是先回到杭州,直接坐地铁再换成杭海城际线,就可以到达海宁市中心,省去了在车站等待的时间,杭海城际线和广州到佛山的广佛地铁一样,是跨市地铁线十分方便和舒服,票价也是按地铁票价,十分便宜,而且乘坐杭海城际的人不多,有舒适的座位,它与地铁连接,又像高铁般的设计,速度也很快,我们在城站上了一号线,在客运中心换成九号线,在临平南高铁站就可以坐上城际一直到海昌路站,这里就已经是海宁市市中心了。住进酒店已是傍晚时分,酒店在南关厢历史文化街区附近,晚上就要逛逛这里并吃晚饭。
南关厢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老城区,是原有七座关厢仅存的一个。历史上分属保秀坊和锦绣坊。南关厢之名与明末抗清义士周宗彝所建关厢而得之,加之位于城区之南。明清时期,商船从这里经河流去嘉兴、平湖、苏杭,客商的往来加速了南关厢的发展,南关厢面积不大,南北长约350米,东西宽约50米,沿着河边分布着许多江南古民居、商铺和古桥,这是典型的江南水乡街巷格局和风貌特征,沿洛塘河而建的民居店铺,多为二层楼房,而面向河的吊脚楼,属自家河埠,上岸人家一般二三进,最深前厅后院多达七进,厅堂和楼屋宽敞舒适,用材考究,门窗雨扇精雕细镂,造型精美,常饰以吉祥喜庆的装饰图案,各进建筑之间隔以高大风火围墙,每进都通过造型独特的砖雕门楼相贯通。
老街上铺着石板路,路面很窄,在主要节点有关帝庙、纱业公所旧址、吴世昌故居与红学馆、南关厢、廊棚水景、深宅大院、大瑶桥古樟、塘桥遗址和南茶亭旧址等。民间文化艺术有硖石灯彩,自唐以来已有1200多年历史,它以“针刺”工艺独树一帜,并将诗词、戏文、民间故事、书画、古建筑艺术融成一体,其品种丰富,有建筑类、动物类、挂灯类、桃灯类等,近年来创新有茶壶灯、花瓶灯,在全国中小型灯彩中独树一帜,我们走过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有这样的灯,有的挂在门口,有的在室内,鲜艳无比,风骚得很,在不太明亮的街上迎风摇动,照亮了街面,这里的民间艺术还有皮影戏,历史也很悠久。
南关厢不远处便是著名诗人徐志摩旧居,这里有老宅与新宅之分,旧宅为其祖居,前临街市,有门厅堂楼四进,约建于清嘉道年间,1897年1月15日诗人诞生于此宅第四进北厢楼,并在这里度过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第一进北厢房为其当时读书处,新宅为二层楼中西壁小洋房,是1926年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前修建,现在主要介绍徐志摩家世、生平及思想和文学活动,展示诗人短暂而绚丽多彩的一生。可惜的是这一带现在正在旧改,整片街区围住搞建筑,因此无法参观其旧宅和新宅,真是有点遗憾。
怀着敬仰的心来参观徐志摩故居,可惜看不到,于是利用第二天清晨的晨练,我一早就起床,快速步行至故居所在区域,做一次详尽的观摩,首先发现徐志摩的故居位置非常特别,它临近河畔,河叫长水河,而河两边分别有两座小山,现在辟为东山公园和西山公园,故居位置就在两山之间偏前方,坐北朝南,应该说这里的风水特别好,我分别登上东山与西山,并在西山公园内找到了徐志摩墓,墓的两侧以水泥浇制两块诗碑,为打开诗卷状,左侧诗碑所刻为《偶然》一诗中名句:“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右侧诗碑刻的是《再别康桥》首段:“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在其墓前,我默哀,怀念诗人光辉的一生,他就是一位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