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冬”在东北
- 2014年12月20日 星期六 北京青年报
◎荆洲
这猫冬的日子一点也不沉闷,冰雪路上一支一支送亲队,鼓乐喧天鞭炮齐鸣。
在东北,秋收一过,庄稼收回家里,一年的农事到此为止,接下来就是三四个月的猫冬时间。
室外零下二十几度的气温,锁住了人们出门的冲动,如非必要,绝不会出门,那是真正“猫”在家里过冬的节奏。室内温暖如春,人们围坐炉火前,闲话长短凑趣娱乐,忙活一家人的吃穿冷暖,慢慢等待寒冬过去。
主妇们总会抓紧时间储藏过冬的蔬菜。把秋天的油豆角摘去筋脉,用密封袋封好,直接放进冷柜,想吃的时候拿出来,颜色还是碧绿的,与肉片一起炖,口味并不亚于新鲜的豆角。土豆白菜萝卜等常见耐保存的蔬菜,放进温度零度左右的地下菜窖里,随时取用。
室外是天然的冰箱,猪肉、豆沙包、秋梨、柿子、馒头、粘货等腊月的吃食都可以放在室外的仓房冰冻保鲜,这算是老天给当地人的一道福利。
很多味道都是当地独有,容易上瘾,从那个味道里走进来,就一直走不出去了。比如秋梨,本来是秋白梨,经过秋霜,骤然一冷,外皮就变得黑不溜秋的,里面却是细白如雪,拿冷水一“欢”,竟有雪糕的甜美。当一群孩子手里擎着冻梨,跑来跑去,咬一口流一嘴汁水,爹娘看着,真是莫大的满足。
最闲不住的要数我们这些小孩儿,在大人的严厉呵护下,必须穿上厚厚的棉衣棉裤,包裹得严严实实才能出门。家门附近总能找到一处冰雪,在光洁的冰面上溜冰车,抽冰猴儿,堆雪人,总有玩不够的游戏。脸上一会儿红了,一会儿白了,最后跑得头上冒出热气,又冻成一层霜花,粘在眉毛头发上,如同圣诞老人。
来到雪地里,根本不需要打招呼,很容易加入打雪仗的人群,因为总有被雪团偷袭的可能,偷袭之后,你还在莫名其妙,远处却传来哈哈的调皮笑声。
猫冬的另一项重大活动就是谈婚论嫁。在这些日子里,红媒也许是最忙的人了,谁家有适龄的姑娘小伙,她心里比人家的爹娘还清楚。走东家串西家,相互一介绍,再组织一场一场的相亲,在七大姑八大姨们的主持下,谈彩礼,论嫁妆,忙得不亦乐乎,却也乐此不疲。大表姐就是年前相亲,找到了心仪的姐夫,一年后过门,开门立户开始了人丁兴旺的小日子。这猫冬的日子一点也不沉闷,冰雪路上一支一支送亲队,鼓乐喧天鞭炮齐鸣的婚礼,穿红挂绿的新人,为银色的天空倍添喜气。
没有山清水秀的妩媚,也没有腊梅的清香,东北的冬天显出一片肃杀的寂寥,然而看似寂寥之下,活动着一群自创出无穷乐趣的人们。
http://epaper.ynet.com/html/2014-12/20/content_105397.htm?div=-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