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公在京工作,老家却都在外地,一个东北,一个山西。每年春节前一个月,订票临近的时候,有一个铁定的严峻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七天长假,去哪儿过年好呢?
在哪儿过年,就意味着去看谁的父母,是北上去我老家东北,还是南下去他老家山西?因为这个问题,打孩子还没出生就开始纠结,争吵冷战都有过,最终逐步形成这样一种模式:以老人的身体状况为宜。如果哪一家老人身体不好,赶紧趁春节回去看望,而春节期间不能回家团聚的那一方,平时多回去看看,弥补老人情感方面的需求。
相对来说,还是公婆的身体状况比较差,婆婆有严重的关节炎,走路挪动脚步比较费劲,有时候还得借助拐杖和轮椅,而公公已经出现老年痴呆的症状,跟他说话,刚开始还认识人,转眼几分钟,他就迷惑了。虽然尽孝的形式多种多样,对于老人来讲,还是希望在春节团聚的时候,能够全家欢聚,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只是在外工作多年的我们,其中的甘苦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们都已成家立业,上有老下有小,人到中年以事业为主。2013年我们的新房刚装修完毕,计划春节期间把老人接到身边侍奉过节,也免去了我们一路上回家的奔波之苦。
大年初二,来自山西的车队浩浩荡荡,经过路上十个小时的奔波,终于赶到了北京,我们在北京团聚的大幕也正式拉开。山西老家的四个兄弟姐妹和老人们赶到北京,和我们一起团聚过年。因为家里住的地方有限,我们于是在外面预订了房间。家里满满当当地准备了各式各样的吃食,对这个过年的新形式,每个人都很开心。我看到孩子们有的已经开始工作,可以赚钱孝敬爹娘,变得分外懂事;有的已经上了师范学院,拿回了奖学金,也开始注意身材和化妆,和往日见“一心只读圣贤书”女孩子变得截然不同。而老人们的身体也比往日硬朗多了,可以迈动脚步走上一会儿。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大家在一起包饺子,在厨房准备饭菜,唠着家常。一年多没见面,家里发生的大事小情,我们都不想错过。勤劳的主妇们则在一起商量着怎样忙出一桌美味团圆饭。
闲时全家人出门,带着戏迷去大戏院看京戏。去电影院看期待已久的电影《爸爸去哪儿》,五个萌娃的表演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在家里玩上几局扑克,今年的过年形式简单随意,更富有文化气息。见到此情此景,大姐夫随口吟诵了一首打油诗:团聚大戏情意浓,大年初二喜相逢,马年新春格外好,美满生活步步高。 荆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