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的成本
- 2013年09月05日 星期四 北京青年报
◎荆洲
电影《中国合伙人》里有一个镜头很经典:两次落榜的成东青复读拼命背下整本英文字典,最终考取燕京大学。报到那天,他手提网兜,兜里装着饭盒脸盆等一应生活用品,右胳膊下夹着被褥和草席,背土黄色军挎包,仰头站在校园里,一脸茫然,整个一土鳖。
这是八十年代大学新生报到的场景,二十年后,现实版的报到比这可热闹多了。
阿媛的儿子今年考上211院校,除了抑制不住的兴奋,还夹杂着说不出来的隐忧。就说准备入学装备买笔记本电脑那件小事儿,已经历了一波三折。
要说这个儿子,不是阿媛的亲生,她是通常意义上的后妈,不过关系处得非常好。孩子一直住校,爱学习,成绩也不错,大学录取通知书一到手,她比亲妈还要兴奋,一口答应:“小军,为了祝贺你上大学,上学用笔记本电脑,你放心,我给你准备。这段时间你选个型,价格在五千左右。”一句承诺,几乎让阿媛找到了当妈做主的感觉。
儿子激动得脸泛潮红,因为拥有一台笔记本,是他上学以来最大的愿望。
这天阿媛忙中打开小军发来的选型链接:报价确实在五千左右,可是配置却似乎很有猫腻:3D音效,高速处理器,专业游戏显卡,DVD刻录,Intel无线网卡……把型号输入百度,竟然是一款适合游戏的机型!阿媛的心里此刻腾腾地蹿起火苗,本来说好了,买笔记本是为了学习查资料,可不是让你远离大人的眼皮底下,尽情玩游戏!
不行,她强按下蹿起的火苗,回家和老公商量,这个原则肯定不能变。于是,老公郑重和儿子谈了话,重新强调买装备的原则。最后,三个人达成一致,这件升学“大件”总算尘埃落定。粗粗一算,这次报到,加上笔记本电脑、手机,还有拉杆箱等各项生活用品,成本已经过万,还不包括学费生活费等各种费用。
和几个最近升学的家庭探讨了一下,几乎都在这个价位左右。看来大学新生报到的成本,确实水涨船高。当年夹着铺盖卷千里迢迢上学的场景,确实只能在电影里看到了。
在这件事儿上做得最淡定的,还要数我朋友阿潘。她儿子今年考上本市的985院校,可正赶上阿潘的老公住院,家里花销比较大。高考后,儿子既没有去外地旅游,家里也没有高调举办升学宴,更没有准备什么装备。阿潘用老公手机移动积分换了一个拉杆箱,把儿子的衣物收拾收拾,下了个命令:“手机用旧的,电脑等将来必要时再说。自己去学校注册报到吧,反正学校就在本市,没有几步路。”
儿子盯着妈妈看了半分钟:你是我亲妈吗?尽管有点生气,还是不得不自己报到去了。事后阿潘告诉我:“男孩,就得这么锻炼他,等他放假,我就让他出去打工,自己赚学费去。那时候,什么笔记本电脑,旅游,都能自己解决。”
2013.09.05 北京青年报http://bjyouth.ynet.com/html/2013-09/05/content_8117.htm?div=-1谢谢颜菁编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