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文友池月,认识了宜兴日报的许娟老师,当期的话题是“高考志愿填报”,请过来人家长谈谈志愿填报和将来人生的影响,我就把我们单位两位家长几年前同年报志愿的事例拿出来,不管选择什么,结局都很完美。
这是今天的版面。
电子版链接:http://news.idoican.com.cn/yxrb/html/2012-06/26/node_31037.htm
内容如下:
理性对待志愿填报,要相信——
那不是“一锤子买卖”
沉陌:年少时我一直想当律师,也特喜欢美丽的四川省,高考结束后,我填报了西南政法大学,父母嫌四川离家太远,让我赶到学校改报志愿——选了一所离家只有两小时车程的大学。唉,我们班上一位比我分数低的同学考上了西南政法大学,那时我就知道人生的轨迹是怎样改变的了。不过,人生的变数也不是一所大学能决定的,我也很喜欢现在的传媒工作。不过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我真的还是想当名律师啊。
再说说我老公怎么选专业的,当年他的高考成绩超过本一线六七十分呢,他的高三班主任说某著名理工科大学的光学专业全国一流,他就报了并轻松考上。大学毕业至今,他一天也没沾过光学的边,不过这不影响他拥有不错的事业。毕竟本科那点东西,是打基础的。一个好大学,给予了他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专业不对口也没什么大不了。
说了这两个填志愿的案例,就是想请高三学生和家长放松心情,填志愿未必是决定一生的“一锤子买卖”。
两个选择都好
荆洲:当年,两位同事的孩子同时高考。同事陈工程师家的女孩,痴迷柯南、福尔摩斯,中外大侦探的故事看过好几遍,自我确立了要走刑侦和法律的道路。父亲拗不过她,最后她如愿进了中南政法大学。
另外一个同事张工,给女儿选择了对外汉语专业。这几年老外纷纷来中国学汉语,对外汉语人才很抢手。正好女儿也对这个专业很感兴趣,去了天津外语学院的对外汉语专业。
去年,两个女孩同年毕业,都找到了好工作。这下子,两家的父母明白了,只要孩子有目标肯努力,两样选择可以一样美好。
你无法取代孩子做决定
榕杨:儿子上学比较早,参加高考那年也就16周岁。高考他考了600多分,这分数在当年,相当不错。一直以来,他都说要去清华大学。但他年纪毕竟小,我们觉得让他去上海比较放心,起码近些,来去便捷。
但他爹把大人们的意见和理论依据等等,向儿子一一详述之后,一向性格随和、嘻嘻哈哈的他,瞬间变了脸:“爸妈,是你们和姥爷们上大学,还是我上大学啊?”
眼看着填报志愿的最后期限到了,我和他爹咬牙断下决心——再让这小子自己做回主吧,毕竟学业是他的,前途更是他的。
名校的威力不可小觑
舒心:我的朋友是企业老板,我看到他邮箱里有很多大学毕业生投简历。我惊讶地发现中国的大学真是多如牛毛,很多学校我都没听说过。我的小孩再过三年也参加高考了,我问他是考名校重要,还是专业重要。他说,作为老板,我认为名校更重要。能考上名校,并在那深造,至少说明这孩子底子相对出众,自主学习能力强。有很多东西工作后还可以学,关键是工作态度。年轻,有无限可能。
http://s10/middle/4e17eaa5gc35acfc60849&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