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自己写过一篇《该不该禁止孩子接话茬儿》,放在自己的博客上了,然后帖在北青论坛上的家教联盟版上,一直觉得这文是无人欣赏,无人喝彩,今天使用搜报一搜,结果搜出2011年12月19日长白山日报,赫然有这篇文,题目改成《关于“接话把儿”》还有我的署名:
http://szb.cbsrb.com/cbsrb/20111219/index.htm
http://s4/middle/4e17eaa5tc165d7f099e3&690
关于“接话把儿”
荆洲
女儿放学回家,总是滔滔不绝班级中奇闻异事,什么美术观摩课又选择他们班了,什么外教给他们上化学,什么明天进行墙面涂鸦了,什么班刊就要出版了等等,心情好的时候能聊一个小时。今天说的是“接话把儿”。最喜欢接话把儿的老师是地理和政治老师,坐在第一排的大可总是接话把儿,老师的脸都笑成一朵花,谁谁最爱接话茬,我问她,你觉得接话把儿好还是不好呢?她瞪着眼睛,认真地想了想说,当然好了,公开课只选我们不选其他,我们班多热闹啊。一脸的得意劲儿。
难道是时代变了?我记得在我们那个时代,上课的时候老师总是要求背着手挺直腰杆,只能看黑板和老师,不许交头接耳,不许接话茬,更不能顶撞老师,要是赶上谁往枪口上撞,对不起,只能先到教室外去“听课”。传统的教育方式就是老师讲什么你听什么,大脑转动就是跟住老师,要是孩子有自己的想法的话,那也只能是举手或者等下课。记得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提到班级中某某同学,孩子当时就说,你是说“二疯”吗?我当时没有反应过来,后来才知道这是那个孩子的外号,因为那孩子人多的时候就爱问问题,就像人们说的那种“人来疯”。从这个绰号可想而知,这些孩子在班级中地位似乎有些尴尬了。用现在的眼光看,接话把儿未必是不尊重老师,不尊重正常的课堂秩序,他只不过是想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
开放式的课堂,开明的老师,积极的互动,想象一下是多么靓丽的一道风景,老师看到这个场景是多么激动啊,一群积极思考的孩子,总比泥塑木雕强,受到气氛感染的老师和同学,肯定更有激情,脑细胞更加活跃,课堂效果更好。作为一名老师,你是喜欢一个叽叽喳喳的班级还是喜欢一个很乖的班级?那些不明就里盲目接话把儿的孩子毕竟只是少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