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时,我们有一师哥,人长的不是很帅,南方人,个子不高,却很沉稳,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显得有“气场”,也不知道是多吃了几年的咸盐还是怎么,就是显得比我们成熟,尤其是一手的毛笔字,让我们这些小毛孩子总是带着艳羡追着看。他那痴痴的态度更是让我们着迷,因为我们都是一门心思小心翼翼摸过高考的独木桥,少见桥外的风景,于是乎,内心激动可想而知了。不过你能欣赏到人家墨宝的机会,就是看系办的走廊里那些《通报批评》:某某人早操期间被老师在宿舍抓个现行,某某人晚上回宿舍晚被舍监老师抓住屡教不改......,在通篇列出劣迹之外,给出系办的处分结果,最后还要加上“决定给予通报批评之处分,以观后效。”
刚开始,对于这些文绉绉的词当时还看不太懂,师兄说,这你就不懂了吧,还要观察,将来还有待改正。这可是常规的通报批评的手法,符合基本文法准则的,我之后就更晕了。毕业后,师哥回到老家,伺候县电业局领导去了,自己也混上了一个总工,相当于什么级别,我不清楚。不过总之是脱离了农门,在社会上很吃得开,在我们这些纯工科院校毕业生里面,当上领导的,也属于凤毛麟角了。
不知道当初,师兄在书写这四个字的时候,是不是心里也在想:以观后效的行列里面不要有自己的身影啊,不自觉中也站直了身体,调整了笑容,和我们其乐融融起来。也许那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毫无声息的,就像你抄写诗经的小楷,隔着一层透明的纸瞄着人家的字体,不知不觉期间竟然把诗经背诵了下来。竟也是意外的一种收获!
而今,涉及到教育问题的时候,竟然联想到这个词,联想其中的奥秘,似乎存在一种联系,似乎有种差别。教育也许就是从潜移默化开始的吧,当我们试图以胡萝卜加大棒的形式开始教育的时候,却忘记了身教的影响,当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父母却在旁边看电视,玩电子游戏,这肯定是对孩子来说不公平!
在今天做好自己该做的,不要被“通报批评”了呀,那个时候我想以观后效,都没有机会了啊,想想都可怕。
加载中,请稍候......